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撲朔迷離(二)(第1/3頁)
章節報錯
“盧學芹第二次來找管朝紅是10月9號中午,濱江艦那幾天回濱江探親,學校組織小朋友們來碼頭參觀,管朝紅的兒子就是那天下午來看濱江艦的,所以管朝紅對那天的事印象很深刻。”
李光榮看看筆記本,接著道:“管朝紅見她來了很高興,那天正好幫隔壁經營二手車的老闆修好了一輛車,打算留她吃晚飯,然後跟丈夫一起開車送她回去,她說有事,在店裡聊了一會兒就走了。”
韓渝追問道:“她有什麼事?”
“管朝紅覺得很奇怪,心想除了她自己,盧學芹在市區還能認識誰?就跟盧學芹開玩笑,問她是不是談男朋友了。盧學芹性格比較內向,很容易害羞,臉都紅到脖子了,低著頭偷笑,就是不承認。”
“後來呢?”
“後來去對面的公用電話亭打了個電話,就一個人坐公交車走了。”
“公用電話亭?”
“磁卡電話。”
韓渝轉身問:“蔣支,長江鎮那邊的公用電話有沒有查?”
“查了,”蔣有為輕嘆口氣,無奈地說:“鎮上有好幾個大廠,本地員工多,外地員工更多,像盧學芹的這樣的女工沒一千也有八百,一下班就排著隊打電話,根本沒法兒查。”
“租住房那邊呢?”
“租在那一片的外地員工也多,村裡的小商店也一樣,去打電話的人太多,無從查起。”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投入,韓渝自然而然地主持起案情分析會,問道:“政委,水上分局下午發現的那個鞋跟,是不是盧學芹的?”
“是的。”董政委緩過神,抬頭道:“鞋跟是高跟鞋上的,技術大隊的同志經過仔細勘查,可以確定那個小碼頭是第一現場。問題是通往小碼頭的路不只是濱沙汽渡那一條,周圍沒交通監控,那邊平時又人跡罕至,下午的走訪詢問沒什麼收穫。”
江景房、海景房,只有大城市的人才稀罕。
濱江雖然濱江臨海,但事實上沒幾個濱江人願意住在江邊或海邊,不然濱江主城區也不會與長江有一段距離。
江邊沒什麼人,那邊的岸線又沒怎麼開發,小碼頭周邊看不見人家,想透過走訪詢問收集線索是不太容易。
韓渝點點頭,側身道:“貴祥,到你了。”
“是。”柳貴祥站起身,凝重地說:“各位領導,我們下午去了被害人的家,找到了被害人的父母和姐姐姐夫,他們聽到盧學芹遇害的噩耗,跟天塌下來了差不多,全家悲痛欲絕,盧學芹的母親都哭暈了。”
“親屬來了嗎?”
“來了,全家都來了,老王帶他們去殯儀館看了下屍體,盧學芹的父母和姐姐哭的撕心裂肺,盧學芹的姐夫徐老師擔心老人家出事,把兩位老人送到了港區醫院。”
做刑警,最怕見到的就是下午那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場面。
柳貴祥一連深吸了幾口氣,彙報道:“盧學芹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可能小時候家裡窮,盧學梅和盧學芹兩姐妹從小就很懂事,盧學梅初中畢業就去皋如一家理髮店學理髮,然後回桃園開了個理髮店。
盧學芹初中一畢業就跟鎮上的裁縫學縫紉,她們村裡有個人做出國勞務中介,她見人家出國做縫紉能賺大錢就想出國。出國的費用都是姐姐盧學梅和姐夫徐老師幫著湊的,所以她很感謝姐姐姐夫,自己在國外省吃儉用什麼都捨不得買,回國時卻給姐姐姐夫買了一部數碼照相機。”
韋支冷不丁問:“她出國打工賺的錢呢?”
“國外僱主每個月都給她發工資,工資一到手她就匯回來,幹了兩三月就把姐姐姐夫幫她湊的出國費用還清了,後來的工資一直是她姐姐幫著保管的。”
柳貴祥頓了頓,接著道:“她姐姐的理髮店生意挺好,而且姐妹倆感情好,姐姐不可能佔她的便宜。她這幾年匯回來的是美元,她姐姐都幫她存在銀行裡,沒兌換成人民幣。她回國之後,她姐姐和姐夫把存摺交給她了,並且是當著父母面交給她的。
農村家家戶戶蓋樓房,她想讓父母住舒服點,可能也想讓父母在村裡揚眉吐氣,就把美元兌換成了人民幣,拿出五萬給家蓋樓房,剩下的錢都存進了中行皋如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