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大人可以考慮一下,加高煙囪,這樣排煙更加及時,爐內溫度也會更高一些。”

“另外,用來燒製鐵礦的木炭,也要選那種上等木炭,木炭燃燒的不充分,也會影響問題。”

……

採礦部內,沈黎負手而立,指著鍊鐵條件來,說的頭頭是道。

一旁的姜尤小心翼翼的詢問道:“你還真懂鍊鐵啊?”

“瞎掰唄。”

沈黎翻了翻白眼。

鍊鐵技術他沒有,但提高爐子溫度的辦法他卻有,前者不用他操心,後者他給出方案,許青竹自然會想辦法改進。

許青竹也沒想到,問題居然會這麼簡單。

“鍊鐵,溫度是第一位,若是不能將鐵融化,清除裡面的雜質,則鐵的質量不好。”

說沈黎不懂是假的,說他懂吧,又是一知半解,還好這裡有專業人員,可以替他解決一大部分的問題,他只需要專注溫度這一塊。

之前他在書中看過,那些磚廠的煙囪為什麼會那麼高,其原因也是為了排煙提高冶煉溫度。

姜尤目瞪口呆的看著他,瞎掰?這玩意兒也能瞎掰?

您不看看面前的這位大爺是幹什麼的,你說的有一點不對,他立馬就能反駁你。

奇怪的是,許青竹並未反駁沈黎,而是若有所思的看著矮小的煙囪。

這隻有一丈多高的煙囪,的確排煙不太方便。

“那伯爵大人覺得,該建多高的煙囪呢?”

“有多高,建多高,十丈,二十丈,五十丈都可以,另外,這風箱啊,吹的風,太小了。”

沈黎擺弄著風箱,發現風箱四周並沒有那麼密封,有些縫隙還是會透風出來,很明顯,這些小細節是他們沒注意到的,他指著風箱縫隙道:“可以弄些松油,蠟油等物,將這四周完全密封起來,這樣推進去的風,才夠大。”

許青竹默默記下,拱手道:“我們這就試試看。”

雖然這位伯爵大人說的頭頭是道,但行動還是證明實踐的唯一標準,建造一個煙囪,改造一個風箱的成本並不是很高,試試就試試,若是此法可行,以後每年工部會多出幾十萬斤的新鐵。

現在就是因為爐子溫度不夠,導致回收的廢鐵無法做到完美利用,年復一年,只會讓鐵礦資源持續減少。

古代不比現代,開採條件有限,大多是人力進行,大山深處的鐵礦根本無法開採。

當然,沈黎肯定不會將火藥交給工部,那是他的底牌。

兩人商量一番,然後許青竹撿起木炭,在圖紙上隨手繪畫一個巨大的圓筒形煙囪,標註一下尺寸後,他看向沈黎詢問道:“伯爵大人,這個尺寸可行?”

待沈黎同意後,他掏出自己的私章,蓋在圖紙中間,遞給手下道:“去,交給錢大人,讓他現在就做,三天後我便要。”

手下匆匆離去。

見真章的時候還沒到,許青竹想請兩人吃飯,但被沈黎拒絕:“許大人,這頓飯,還是三天後再請吧。”

許青竹也笑道:“那便約定,三天後準時在此地見面。”

於是乎,沈黎帶著一臉懵逼的姜尤回到城中。

“你就這麼自信嗎?”

姜尤皺著眉頭道:“何況,咱們現在有酒坊,香皂作坊,過一段時間還有內衣作坊,月事巾作坊,為了一個鐵路壞了名聲,這可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