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0號。

在新華社的殷勤邀請下,香港有上百名知名商人前往深圳考察投資環境。

到了出發這天,霍英棟、李嘉城、鄭裕彤等人不由面面相覷。

他們只帶著幾個手下前往內地,而張俊呢?一眼看過去,好傢伙,幾乎帶著一支“加強連”,人數絕對超過了200人。

“我的天啊!張俊搞這麼大陣勢, 難道打算在內地投入巨資不成?對面那個深圳小漁村是什麼情況,誰還能不知道,缺水缺電,交通又不便……”一名富豪滿臉錯愕,繼而吐槽道。

要不是盛情難卻,他也不會去深圳考察。如果能夠發展房地產,倒也不是沒有前景。

而這一行人當中, 大部分都是房地產老闆。

張俊雖然也做房地產, 但是他的主業是文化傳媒和科技。

他在人群中一站, 立即變得鶴立雞群。

“張生,你這好大的陣勢,你名下公司的經理都來了吧?你這一行人的數量都快抵得上在場的所有人了!”霍英棟看向徐徐走來的張俊一行人,不由開口道。

張俊微微一笑,做出一副無奈的表情,說道:“我也沒辦法,公司太多,每家公司都有意在內地投資建廠,我這已經儘量減少要帶去的人數了……”

霍英棟等人聽到這話,嘴角一抽,這是謙虛呢,還是低調呢?

眾人紛紛轉頭看向他處,不理會這個裝逼的傢伙。

香港新華社社長劉長河卻是大喜不已。

張俊帶這麼多人前往深圳考察,總有一兩家公司在那裡投資吧。

“差不多人到齊了,我們準備出發吧。”劉長河走到張俊跟前, 跟他寒暄幾句,便招呼眾人出發。

一群人坐船來到了蛇口。

蛇口一座新建的簡易碼頭,書記帶著一眾官員在這等候著。

寒風料峭,卻無法冰冷眾人激動和期盼的火熱心情。

“領導,你說這次會有多少港商願意在我們蛇口投資?”

“唉,不清楚,蛇口的投資環境不太好,暫時還沒有通水通電,我委實擔心港商不願意來。好在前段時間,渣打銀行向國家貸款了50億美元,咱們國家手頭這闊綽一點!”

“領導,你放心,我們的工人正在全力建設,務必保證蛇口地區儘快實現三通一平!!!”

“嗯。”

遠處,輪船的汽笛聲響起。

幾艘輪船駛入蛇口碼頭。

在劉長河社長的帶領下,張俊、霍英棟等人魚貫而出,從船中走到碼頭。

“領導,這位是大天才張俊,這位是霍英棟先生……”

劉長河介紹道。

領導也放心身段,面帶微笑, 連忙朝張俊等人握手, 打招呼。

一陣寒暄過後, 領導邊走邊聊, 開始介紹深圳,主要是介紹蛇口的發展規劃。

“國家計劃率先在蛇口建立蛇口工業區,歡迎大家踴躍來此投資建廠!別看這裡現在還是一片荒蕪,但是我們已經集中力量搞建設,會盡快實現三通一平,即:路通水通電通,平整場地。此外,我們的工廠土地租賃或購買價格非常便宜,幾乎是白菜價;我們的工人的工資也只有香港工人的二十分之一;而且我們的稅收政策也極具有優惠,三免兩減半,即三年免稅,之後兩年則是半稅。”

眾人聽,不由感慨這些吸引投資的政策當真是好。

不過,一些人不看好內地的發展,對內地的政治環境依舊抱有極大的警惕心。

很多人其實都是從大陸那邊偷渡到香港的,一想到動盪的十年,他們至今心有餘悸,因而擔心自己的投資打水漂。

“領導,這些政策很好,我先表個態,我肯定會在蛇口投資,而且投資資料巨大。我希望大陸能夠給予我更多的優惠和方便。”

“沒問題,只要你們來投資,一切都可以談嘛!”領導高興道。

“好,那稍後我們再細談。”

其餘人見狀,心下思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