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今天報紙有什麼大新聞?”

一個來買報紙的男子朝報刊亭老闆打招呼詢問道。

“《香港日報》上面刊登了一條頭版頭提新聞,這個新聞訊息可謂十分轟動,對咱們香港市民也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什麼事啊,這麼重要?!”

“北方召開了大會,宣佈改革開放了!!”

“啥叫改革開放啊?”

“你自己看嘛,絕對驚天動地!”

“行吧, 你趕緊給我來一份《香港日報》!”

男子買到報紙之後,迫不及待,邊走邊看。

《香港日報》在正文中詳細地介紹了改革開放的內容,以及對大陸改革開放之後的發展做出了大量的預測,認為改革開放之後,大陸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翻開歷史新的篇章。

“大陸要崛起了?!”

男子看完報紙, 一臉的不敢相信。

他就是從大陸那邊來的,要不是大陸那邊那麼窮, 他怎麼可能偷渡到香港來。

不過,報紙上分析的頭頭是道,儼然親眼見證了內地改革開放的種種變化,不禁讓人產生一種信服感。

“希望一切正如報紙上所說吧!”男子深吸一口氣,遙望北方,帶著一抹希冀的口吻說道。這時,他不自禁地想念起老家,想念起家鄉的親人以及孩童時所發生的一幕幕往事。無數的酸甜苦辣此時此刻都揉在了一起,充斥著男子的內心。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二十多年過去了,家鄉的一切都還好嗎?”

……

今天,《香港日報》報道了內地改革開放的新聞,一時在香港引起極大的轟動。

張俊親自撰文,深刻而且有著預言家一般的社評引發廣泛討論!

事實上,可能連內地自己都沒有張俊這般對改革開放充滿信心……

香港新華社社長劉長河看到今天的《香港日報》之後,驚為天人, 立即將整篇文字一字不改的發到了大陸高層。

大陸高層在看到《香港日報》之後,登時有種撥雲見日的感覺,他們彷彿已經看到了大陸今後幾十年的發展脈絡。

“這篇社評是誰寫的?”老人問道。

“領導,據香港新華社社長劉長河所言,撰寫這篇社評的人是香港,乃至全球都非常有名的超級天才——張俊!”

“哦,竟然是他!”老人詫異道。

張俊的大名,老人當然聽說過。不過張俊的年紀擺在那裡,實在是太年輕了,可是萬萬沒想到,他竟然對政治、經濟以及時局的認知,竟有著常人所沒有的獨到見解。

這篇社評對老人的啟迪很大,讓他更加堅定了國家要走改革開放的路線。

“後生可畏啊,這篇社評給我們的幫助很大,你讓人將它轉載到《人民日報》,讓全國的百姓都能看到它!”

這篇社評的最後寫著“可供任何媒體轉載”,張俊寫這篇社評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讓內地看到,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於私於公都是有利的。於私, 內地更加開放, 他就能進入更多行業, 賺到更多的錢;於公, 可以加快國家繁榮富強。

這盛世,如你所願!

……

“想不到張俊寫社評竟然如此犀利,鞭辟入裡,當真是一篇好社評啊!”《明報》,金庸跟報社的幾名高層紛紛感到驚訝。

“不過,他的預測是否也大膽了,甚至有點異想天開!”這時,一名戴眼鏡的中年男子搖頭道,“他說,改革開放之後,內地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每年的GDP增長或將連續多年創造超過10%的驚人漲幅!你們想想看,這可能嗎?我覺得這個牛皮吹的有點大了。”

金庸等人也都認同的點頭,這篇社評分析的很好,但是資料不嚴謹,稍有瑕疵。

“那你們對他所說的,內地將會在香港的對面設立經濟特區的判斷有什麼看法?”金庸看向大家,不由詢問道。

“從地緣上來看,在香港對面設立經濟特區,確實很有必要,眾所周知,內地目前與外界的主要溝通橋樑就是香港,所以,張俊的判斷應該有幾分可能性。”

……

張俊的一篇社評引發熱議,也讓他更加引起內地的注意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