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核電站投資巨大,四十多億美元,中華電力的市值都沒這麼大,公共事業不知道能否私有化。

因為這麼多錢注資中華電力公司之後,股民所佔股份極其稀少,可能5%都沒不到,根本就沒有上市的必要了。

像中華電力、中華煤氣這些躺著收租的企業,還是私有化最好,而且這些企業幾乎都壟斷了香港電力和煤氣,沒有競爭對手,收入十分穩定,且利潤還高。與此同時,還能提高張俊在香港的影響力。隔三差五給你工廠停一次電,鬧心不鬧心?還能好好進行生產嗎?

當然,張俊倒是不會使用這麼卑劣的手段,不過不使用不代表沒有威懾力,別人會擔憂和害怕。

就在劉長河社長聯絡大陸的高層之時,張俊便開始啟動了中華電力和中華煤氣的私有化過程,這其中港府和民眾的態度很重要。

為了讓私有化成功,張俊只得向他們保證,給這兩家公司定了一個利潤區間,不會高於30%。一般而言,電力和煤氣的利潤也就15%到30%之間,這利潤其實已經很高了。

說是這麼說,但是以後發電站的技術更新換代,成本降低,即便是電力不漲價,利潤也會更高!

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張俊花費了好大的人脈資源,港府這才批准中華電力和中華煤氣私有化。

好傢伙,隨著這兩家公司私有化成功,香港不由驚呼張俊是“香港能源大王”!

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非常奇怪,總是會冒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稱呼,比如這個王,那個王的,甚至於連賣棺材,也能稱作棺材大王。

即便港府不同意,其實也無所謂,成立一家海外能源公司也是一樣的,投資大亞灣核電站,不一定非要以中華電力公司的名義。

港府也清楚這些,英國還想著拉攏張俊,所以就不在這些小事上為難張俊了。

張俊成立了中華能源公司,旗下目前只有中華電力和中華煤氣公司。張俊當然不會止步於此,必須打通整個產業鏈才行啊,最好是能夠買下實力雄勁的石油天然氣公司!

不過,目前還不是購買石油天然氣公司最好的時機。

中華能源公司成立後,張俊對旗下的中華電力和中華煤氣追加了投資,這兩家公司都必須走出去。香港只是彈丸之地,市場只有這麼大,張俊並不想喝華人同胞們的血。

老外們那麼有錢,當然是最好能夠賺他們的錢了。

張俊還不能確定大陸方面能否透過大亞灣核電站專案,中華能源公司當然不能苦等著,進軍歐美市場則是必然,但是考慮到這兩家公司的實力目前都比較弱小,需要積攢力量,培養人才,所以最好是先把東南亞打造成為自身穩定的後花園……

中華能源公司在歐美公司眼中,或許不起眼,但是在東南亞地區,名氣很大。而且,最重要的是,東南亞地區,各國都很窮,都很缺電,絕對會歡迎中華能源公司進入他們的市場。

而在歐美地區,市場幾乎達成了一定的飽和狀態了,你想打進去,難度極大,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透過收購的方式。

因而,張俊下令在東南亞地區與當地政府建立合作,建立發電站和電網公司。

……

……

此時,劉長河已經將張俊想要建立大亞灣核電站的想法向上面彙報了。

上面對此十分重視。

香港缺水缺電。

若是能夠建立一個核電站對香港供電,那麼香港對大陸的依靠將進一步加深。

不過由於該專案投資巨大,大陸那邊還在研究討論。

不過這段時間,也不是沒有好訊息傳來。

自從可口可樂公司的年報出來後,收益率遠低於華爾街的預估,結果導致可口可樂的股價下跌。

劉山趁機再次跟可口可樂公司談判,經過一個多月的唇槍舌戰,終於達成了收購協議。

阿里巴巴集團以38.5億美元全資收購可口可樂公司,隨後做出了私有化退市的決定。近四十億美元的收購案終於塵埃落定,訊息一出,震動全美。同時也讓全世界見識到了張俊的雄厚財力,無不驚歎萬分。

而張俊在買下可口可樂公司,立即更換了新總裁,然後重新制定了一些發展決策,同時還處理掉了跟可口可樂公司無關緊要的副業,回籠大筆資金。

但是,想要推廣可口可樂,營銷是重中之重。

這方面,張俊其實佔據很大的優勢,報紙、電視臺、電影、遊戲、漫畫、等等,都可以進行廣告植入。

再就是請明星代言,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如此也能夠實現雙贏。

另外,張俊此前已經買下了肯德基公司,可口可樂以後可以跟肯德基進行全面深度合作,實現共贏。

張俊想了種種辦法,絕對有把握提高可口可樂的市場佔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