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郭嘉神算,亦未曾想到蕭建竟早已暗中投靠呂布,更欲將甘氏母子劫持以嫁禍麴義,從而汙其聲名,可見心之歹毒。

但可惜,蕭建不僅無識人之明,更太過自負, 竟以為憑手中三千人馬,便可襲擊成功,當真小覷北海強兵。

休說護送之人乃陳到與先登營,即便如今麴義帳下隨便一將,亦不是其能夠戰勝。

若麴義無此實力,如何能在強敵環伺之下安然無恙, 並逐漸強大起來。

待詳細問完,郭嘉命人將蕭建暫時看押, 等到得郯城再交由麴義發落。

不過以郭嘉對麴義的瞭解,蕭建的命運早已註定。

既然知曉陳到護送甘氏母子就在前方,未免陳到擔憂,郭嘉當即下令大軍繼續前行與陳到匯合。

至於趁著月色逃跑的琅琊兵,郭嘉並未理會,些許逃兵即使為禍亦無大礙。

大營之中,陳到已將剛才之事詳細報與甘氏知曉,以免其心生誤會,而後命人打掃戰場,俘虜暫時看押。

至於受傷的琅琊兵能救則救,不能救則只能任其自生自滅,屍體則直接掩埋,否則天熱容易發生瘟疫。

這邊還未等大營打掃完畢,營門守衛忽然發現遠處無數火把流動,遠遠看去如繁星漫天一般,心中大驚,急忙向陳到稟報。

陳到聽完臉上並未有太多表情, 沉聲回道:“無需驚慌,密切關注即可。”

守衛雖心中不解卻依然領命而去。

陳到心裡清楚,此時在琅琊方向有如此大軍者,必郭嘉也。

想到剛才蕭建逃跑的方向,陳到嘴角微微一翹,隨後返回帳中。

既來之,休走之。

當郭嘉親領大軍到達之時,一直忐忑不安的營門守衛方才明白過來,心中對於陳到欽佩不已。

陳到出營迎接郭嘉及眾人,引入帳中。

郭嘉簡單將擒得蕭建之事講出,便在陳到的陪同下去向甘氏問安。

這一夜甘氏以及陶氏二子皆未入眠,當聽郭嘉已將蕭建擒獲,並說出蕭建襲擊大營目的之時,甘氏嘆息一聲,緩緩說道:“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可悲矣!”

郭嘉並未過多打擾,想表達的意思皆以說完,便告辭退去。

待郭嘉離去, 甘氏對二子說道:“汝二人此回當知, 若繼續留在郯城,吾母子三人可能久活耶?”

陶商陶應皆嘆而不語。

日出東方, 夏季天亮得很早,氣溫亦快速升高,蟬鳴鳥叫,彷彿昨夜什麼事情皆未發生一樣。

用過早飯,陳到與郭嘉相互道別,隨後各引士兵上路,昨夜擒得的俘虜一併交與郭嘉押回郯城。

當兩日後郭嘉到達郯城之時,麴義終於鬆了一口氣,因為據斥候傳回的訊息,呂布在下邳的情況不容樂觀。

經過斥候詳細打探,麴義方才明白緣由,原來問題出在孫策身上。

當初孫策守孝期滿向袁術討要孫堅舊部兵馬,袁術推脫不允,孫策無奈只得到丹陽投奔舅父吳景。

未過多久,孫策因心中一直惦記父親舊部,故前去投奔袁術,以求慢慢討要。

袁術心知孫策心中所想,故一直對其提防,不與重任。

此次討伐呂布,孫策亦在軍中,只是不得重用,但因呂布太過勇武,袁術帳下無有能敵者,故在大將橋蕤的建議下,交與孫策三千人馬,由其抵擋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