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念頭剛在蕭建心中閃過,便再也控制不住,急忙向斥候問道:“可知何人護送?有兵馬幾何?”

斥候回道:“護送將領乃麴義帳下陳到,馬步軍約千人。”

“哈哈哈哈,真乃天助吾也!”

在蕭建想來,若是由太史慈或者張郃領大軍護送,那麼此事絕不可為。

而領兵者卻為一個無名之輩, 兵馬亦只有千餘,如何能抵擋住自己三千大軍衝殺?

這簡直就是將甘夫人與二子拱手相送也!

蕭建想罷猛然起身,大聲喊道:“整軍出發,目標甘夫人!”

隨著蕭建一聲令下,坐在地上休息計程車兵,紛紛不情願的站起身來。

而琅琊方向, 郭嘉領著數萬大軍正不急不慢的向郯城行進……

陳到知道陶氏二子所代表的含義,一路之上不敢有絲毫大意,正如麴義所說, 若是甘氏與二子在路上出現任何差池,無論原因如何,罪名都會安在麴義頭上。

為將防護做到滴水不漏,陳到命騎兵在前開路,而自己則親領八百先登死士將甘夫人馬車,以及陶氏二子護在中間。

陶商陶應自從聽完母親之言,心中再無非分之想,老老實實騎馬跟在甘氏的馬車後方。

看看天色漸晚,陳到環顧左右,見前方有一處平坦之地,遂下令大軍到此處安營紮寨。

大寨很快搭好,畢竟只是歇息一晚,又非戰陣之用,故一切從簡,只搭建帳篷以及一排圍欄了事。

埋鍋造飯,炊煙裊裊,很快大營之中便米香四溢,誘人心脾。

大軍雖非疾行, 但畢竟趕路一天,十分疲乏,吃過晚飯士兵紛紛返回大帳歇息。

是夜二更,忽鼓聲雷動,喊殺震天。

陳到猛然驚醒提槍出帳檢視情況,而受營士兵早已吹響敵襲號角。

先登營不愧為天下精銳,突遭敵襲竟毫不混亂,各執武器迅速向甘氏母子大營周圍靠攏。

而那五百騎兵雖稍差一些,卻也早已提槍上馬,殺向營門之處。

營外蕭建心中暗恨,本想借著夜色掩護悄悄摸進大營偷襲。

不想營門守衛十分機警,早早發現行蹤並吹號示警。

行動敗露,蕭建亦不在隱藏,想到營中只有區區千人,面露譏笑。

蕭建下令大軍進攻,頓時三千琅琊兵如潮水般向大營衝去。

簡陋的大營,在蕭建眼裡如同虛設, 雖然對方有一些騎兵,但兵力上的絕對優勢, 不是區區幾百騎兵便能彌補的。

蕭建並未隨軍衝鋒, 而是在後方指揮,並對身旁親兵說道:“三千對一千,此戰勝矣!”

話音落,琅琊兵早與陳到騎兵殺在一處。

一時間大營中喊殺之聲直衝雲霄。

後方陳到一邊指揮騎兵殺敵,一邊觀察營外情況,見一輪衝鋒之後再無動靜,情知敵兵數量並不太多放下心來,當即下令道:“留三百先登守護夫人,其餘盡皆迎敵!”

八百先登聽令自動分成兩組,靠近營帳之人繼續保護按兵不動,而外圍五百先登則迅速前去增援。

先登營並未直接與琅琊兵短兵相接,而是在外圍以弩箭精準射殺,一時間琅琊兵死傷慘重。

蕭建見此心中一驚,隱隱猜出些許端倪,眉頭微皺呢喃道:“莫非護送軍士乃先登營乎?”

先登營之名,早在麴義大敗公孫瓚之時便已傳遍天下,人盡皆知。

蕭建只是略一擔心,隨後自嘲道道:“如今徐州正值多事之秋,麴義如何會派先登營護送,膽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