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漢末極重孝義,如今考察官員的一個重要指標便是舉孝廉。

麴義乃陶謙女婿,對於陶謙的離世,悲痛之情甚於親子,可見其乃是一個重情,重義, 重孝之人。

當初袁紹四處散播謠言,曰麴義為不忠不孝,反覆無常,背主求榮的小人,如今不言其它州縣,只徐州之人再不相信。

麴義在萬分悲痛之下, 依照禮儀祭奠完陶謙, 而後一步三回頭的與眾人離去。

到得前廳, 眾人請麴義上座,麴義以身份為由再三推辭。

見麴義執意不肯,陳登幾人對視一眼,由趙昱取出一個木匣,正是當日盛放陶謙親筆書信的那個。

麴義見趙昱取出木匣,心中隱隱猜出一些端倪,卻並未出聲,靜待下文。

趙昱手捧木匣來到前方,而後對下方眾人高聲說道:“此匣之中盛有當日府君親筆遺言,吾與陳登,王朗,糜竺四人親眼所見為證。

當日府君有言在先,若麴將軍來時其尚在則罷,否則讓吾四人當眾取出書信宣讀,徐州百官見信如面,可照遺言內容行事,以告慰府君在天之靈!”

眾人聽完盡皆拱手拜道:“吾等必遵府君遺言!”

趙昱見此面容嚴肅,命侍衛當眾將木匣鐵鎖破開,而後取出書信, 當眾朗讀,內容曰:“

謙謹以大義佈告百官:今漢室不幸,皇綱失統,本欲保境安民,奈何大限將至,無能為也。

鎮東將軍麴義,牧州於青,勇蓋寰宇,義薄雲天,先救青州於北海,後救徐州於郯城,將士敬仰,百姓擁戴,乃真英雄也!

雖與吾翁婿之親,正所謂舉賢不避親,吾大限之後,位讓麴義, 由其執掌徐州, 保境安民,可謂順天應民之舉也。

唯恐無憑,留書為據,別駕趙昱,治中王朗,典農校尉陳登,從事糜竺,四人親眼所見為證。

諸位文武,皆徐州股肱,望盡心輔佐,勿生二心,使吾瞑目於泉下,甚慰!”

趙昱將陶謙遺囑唸完,而後將信傳與眾人觀看。

下方眾人,除陳登四人早知信中內容以外,其餘聽完盡皆驚訝,議論紛紛。

麴義亦假意惶恐道:“此事萬萬不可!”

聽到麴義推辭,眾人盡皆住聲,把眼看向麴義。

糜竺說道:“此乃陶府君遺願,將軍萬萬不可推辭!”

麴義搖頭回道:“家丈剛去,吾便佔其徐州,天下將以義為無德人矣!”

趙昱勸道:“此事有府君親筆遺囑,又有百官作證,何懼他人口舌耶?”

麴義再次搖頭,說道:“丈人膝下有子,二位兄長皆俊賢之士,諸位何不擇一人立之?”

麴義話音剛落,從後廳快步走出二人,眾人看之,正是陶謙二子陶商陶應。

二人到得近前,對著麴義拱手說道:“吾二人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況早已立誓,此生永不出仕。

將軍乃家父良婿,雖為外姓,卻為家人,徐州由將軍繼承,正當宜也!”

“這……?”

麴義見到陶商陶應出面表態,假意猶豫一番。

陳登心中明瞭,當即雙手抱拳,而後向著麴義躬身拜道:“典農校尉陳登,拜見主公!”

糜竺見此亦同樣拜道:“從事糜竺,拜見主公!”

“別駕趙昱……!”

“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