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淵與樂進沿城牆巡視一週,果見如士兵稟報一般,東西北三面皆有大軍把守,只有南門不見一人。

夏侯淵面色凝重,看向樂進問道:“文謙有何看法乎?”

樂進雙手拄著城牆,看著正往城下遷移的麴義大營,回道:“圍三缺一,乃防止吾軍士兵有破釜沉舟之心,打擊士氣也!

南面看似無人,卻最為兇險,麴義必在南面設下伏兵,以防吾軍從此處撤兵!”

夏侯淵聽完點點頭,圍三缺一乃是攻城戰中最常見的一種計策,孫子兵法曾有言“圍師必闕”,闕便是通假字缺。

但是夏侯淵問話的目的,並不是想讓樂進為自己講解兵法,而是問其有何應對之策,遂再次問道:“可有破解之法乎?”

樂進低頭沉吟片刻,而後向夏侯淵問道:“吾在想,麴義何以篤定吾二人必會撤兵耶?”

夏侯淵聽完微微一愣,不解道:“文謙何意?”

樂進凝眉解釋道:“雖麴義有兵近三萬,然城中有兵一萬五千餘,況莒縣城牆堅固,易守難攻,其信心何來?”

夏侯淵聽完亦反應過來,向城外看了一眼,而後問道:“莫非麴義有何詭計乎?”

樂進聽完微微搖頭,心中百思不解,回道:“詭計與否,看其接下來如何行事便知。若圍而不攻,則必然有詐,若大軍攻城,則萬事無憂!

如今主公被陶謙擋於郯縣,雙方正在緊要之際,若吾二人因大意而失莒縣,使麴義領兵增援,罪過大也!”

夏侯淵輕蔑一笑,回道:“世人皆言麴義善戰,吾到要瞧上一瞧,看其有何本事攻破吾二人把守的城池?

今麴義分兵圍攻三門,吾二人亦分頭行事,吾守東門,由汝守西門,如何?”

樂進點頭回道:“善!”

……

城中,管亥對身前大漢說道:“今麴將軍已至城外,吾等亦要做好準備,以待時機!”

大漢面有憂色道:“夏侯淵將糧草屯於城北兵營,其內曹軍約五千之數,吾等五百,何以成功耶?”

管亥聽完微微一笑,勸慰道:“無需擔心,吾連日思索對策,終想出一計,必可成功!”

大漢原本愁容滿面,聽到管亥說有計策,當即轉喜道:“且細言之!”

管亥身體向前微探,低聲說道:“待時機成熟,可命人分別在城南和城西縱火,彼時麴將軍見城中火起,必然領兵攻城,以為呼應。

而夏侯淵與樂進,見到城中火起,情知城中有人為禍,必調北營之兵救火平亂,那時吾二人再集中人馬,多帶引火之物,趁機闖入北城大營,焚燒糧草。

到時曹軍糧草被毀,軍無戰心,必不戰自潰,大事成矣!”

大漢聽完眼神一亮,撫掌而笑道:“妙極,妙極!”

次日,麴義按照計劃讓太史慈領兵攻城,其餘兩面作為佯攻。

號角聲起,大軍迅速集結,而後太史慈一聲令下,引兵扛著雲梯向莒縣城下進發。

夏侯淵看著麴義派兵攻城,非但沒有緊張,反而暗暗鬆了一口氣。

按照樂進昨天的分析,只要麴義攻城,使用詭計的可能性便減小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