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的長女和女婿回來了,家裡自然就熱鬧起來。

剛好又是快過年了,家裡準備的吃食很多,因此很快擺了一桌豐盛的酒席上來。

都是家裡人,也沒有外人,因此一家人都上了桌兒。

喝酒聊天的時候,張顧才知道大姐夫馬冬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要趕去寮州城述職了。

一個多月前,也就是張顧從寮州城回來之後,朝廷派了特使巡邊,查驗每個邊城的防務。

特使轉了一圈之後,便要求各個邊城的將領換防。

寮州郡挨著戎國的邊城和要塞共計七個,每個邊城要塞都由一個都尉率軍駐守。

此時特使要求都尉換防,那就要到寮州城述職,然後由郡尉進行調換,最後由特使上報朝廷。

如此一來,馬冬就不知道要被換到哪個邊城或者是要塞任職了。

寮州郡與戎國的邊境線有五百餘里,百餘里一個邊城,同時在西遼山還有兩個要塞,是慶國與戎國的交通要道。

寮方城在五個邊城之中算是最大的一個,而且居中,也是離著寮州城最近的。

馬冬不想被調到要塞上去當都尉,因為要塞位於西遼山中,不但人少,而且都是一些軍漢在裡面,連家眷都沒幾個。

在寮方城這樣的城池,還能跟戎國做一些生意,賺錢不少。

但是在要塞就不行了,只能拿著幹餉,沒什麼油水可撈,頂多就是在過往的行商身上弄些散碎銀子花。

寮州郡有兩個要塞,誰也不敢過多的搜刮過往行商,不然行商們就會換另一條路走了,雖然有些繞遠,但是省銀子啊。

因此為了確保把搜刮行商的事業長久做下去,兩個要塞都不敢搜刮的太過分,免得行商不走他們那裡,他們屁也撈不著了。

馬冬這次去寮州城述職,一是要去聽候換防,二是要去走走關係送送禮,好保證自己不被調到要塞上去。

聽了馬冬把事情說完,老張便對馬冬問道:“這次去你打算走誰的關係?”

老張知道馬家在寮州軍裡面的關係也不錯,不然馬冬立下的那點戰功還不足以讓他升為虞城都尉。

“走軍中主簿郭宇的關係。”馬冬說道:“家父跟郭宇的關係很好,當年家父救過他的命,我當上虞城都尉就是透過他在尉丞那裡使了銀子。

不過這次是特使巡邊,調防的事情怕是要郡尉大人那裡才能定下來,郭主簿怕是用不上力了。”

主簿算是個官,而且管著軍中糧草,但其官職不在朝廷的官序之中,油水不少,但是權力不大。

要不是主簿可以幫著軍尉和尉丞從軍中糧草中弄些銀子出來,也沒人會把主簿放在眼裡。

張家跟郡尉劉長青有交情,但是也止於軍糧供應一事。

要是為馬冬的事情去求劉長青的話,資格還是稍微差了一些。

老張想了想說道:“咱家跟劉郡尉有些交情,不如老夫跟你走一趟寮州城,給劉郡尉送些銀子去。”

馬冬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小婿就是這個意思,只是一直不好意開口。”

老馬笑道:“這有什麼不好意思的?都是自家人,行不行不知道,總要去試試才行。

怎麼也不能讓人把你調到要塞上去。”

張顧說道:“要是能把大姐夫調到咱們寮方城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