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過夢想的人,總會感覺現實如此殘酷。而活在現實中的人,又會覺得夢想是那樣一個不切實際的東西。

夢想和現實,似乎本就是對立的。

小胖子貝多芬夢到自己回到了小時候,那時候有親戚上門,自習只是簡單演奏了一首,兩隻老虎。好吧,是瞎彈的。

頓時,獲得滿堂喝彩。親戚們高呼小胖子牛逼666。嗯,沒這麼誇張。還要更誇張那麼一點點。

於是小胖子的父母就得到這麼一個資訊。臥槽,彈鋼琴原來也可以這麼有面子。俺家兒子這麼小就可以彈老虎了,特麼的肯定是個天才。

於是,父母為了臉上能夠經常綻放出那種菊花般的笑,小胖子貝多芬的鋼琴生涯開始了。

起初,就只是練琴。沒日沒夜的練琴。父母好吃好喝的供著。小胖子貝多芬也是那時候長胖的。

彈鋼琴好聽,學鋼琴可真不是什麼愉快的事情。再怎麼有天賦也需要磨洋工,一個動性本就很大的小孩子,你能指望他有什麼大毅力,每天大半時間都坐在琴凳上。

這不現實。何況小胖子的父母,對他在鋼琴上的期望還真不只是會彈而已。

至少,從這一開始,小胖子成為一個偉大鋼琴家的其中一個要素是有了。一對能狠下心逼他成為偉大鋼琴家的爹媽。

父母為了讓他練琴,小胖子為此真的沒少捱打。所以接著也有了貝多芬的憂傷。嗯,到晚上舉頭45度,月光也有了。

小胖子很胖。老爹打他的時候,不僅費勁而且疼。心疼不知道有沒有,反正首層是一定的。

沒有文化又有著豐厚家底的他們,一旦對把自己兒子弄成藝術家,這個想法起了執念,那真是不擇手段。

不知道是哪方面瞭解到,藝術家必須保持形體和形象的完整。所以老爹打他從來不用東西,也從來都是赤膊上陣。嗯,感受著父子之間的溫度,真疼。

一般這個過程結束後,老媽就會端著碗燕窩湯走過來,用最親切和溫柔的口吻說,“乖兒子,你老爸真不是東西。一會兒我去收拾他。記著給媽媽我伴奏。”

只是好幾次,老八端著湯從廚房出來的時候似乎早了。老爹和兒子的親熱還沒有結束。於是她走了,過了一會兒她又來了,然後又走了。

可能是經常為老媽伴奏的緣故吧,也或許心裡實在有點怨氣。年幼的小胖最先練出水平的,是那首叫什麼來著?名字忘了。反正就是那種鮮花很多,客人很多,房間中央在擺著個棺材的時候,演奏的那種曲目。

或許天才真的不誕生於故事書,而和我們千千萬萬的人一樣誕生於平凡。當年年僅10歲的小胖子將這首哀樂練的出神入化,邀請親戚們前來鑑賞時,所有人都沉默了。

臉上無光的父母很生氣。你說打吧,打輕了,小夥子皮糙肉厚。打中了,要是小胖子肢體受到什麼影響,哪怕只是小拇指沒那麼靈活了。這個還未萌芽的天才不就被他們拍死腹中了嗎?

也不能罵,藝術家的幼小心靈可不能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就是老爹平時和兒子親熱,也是以一種有益身心的方式。

“來兒子老爸給你表演一下四四拍。你看看對不對哈。”

“老爸,我懷疑你在打我。”

“瞎說,老爸怎麼捨得打你?這是幫你肌肉記憶一下。”

“哦。哦哦哦。”

在不體罰小胖子的情況下,又要督促他練琴。他爹媽可會用心良苦。直接不給飯吃。

這樣子有兩個好處,奇藝是小胖子太胖了。減減肥也能夠更貼近他們心目中藝術家的形象。

其二就是,兒子長大了,也應該明白,一份勞動,一份收穫。做人要自食其力。嗯,完美的理由。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接下來的情形算是皆大歡喜。為了吃,小胖子刻苦練琴。大概是他真的有天賦吧。這些年來,也確實是給他父母長臉了。

這其實看看他爹媽總想拿獎盃當帽子,拿獎狀當口罩就能夠看得出來。

只是如今夢迴大唐,讓小胖子將那不堪回首的一切重新經歷一遍。只能說。哦,哦偶哦。

林天然不知何時已經走下講臺,站在了小孫子身邊。如今這位同桌,不僅額頭佈滿汗水,眼角也是淚如雨下。

死死咬緊嘴唇,“爺爺您走好。”

故事的結局。書生送走了病重的妻子。妻子臨終前告誡他,要做一個英雄。

所以,書生摘下了帽子,戴上了緊箍咒。放下書卷,拿起了金箍棒。卸下書代,背上了7天的行囊。

在林天然的注視下,小孫子額頭前浮現出一層金光。符文環繞之後,卻又漸漸隱藏下去。

林天然點點頭,嘴角浮現一絲笑意。

果然,那些人讓自己來東海一中,還偏偏是9班,不是沒有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