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的電視是個賠錢貨。

這是麗的呼聲公司深信不疑的事實,因此出售它是迫在眉頭,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

在經過一番苦苦尋覓後,麗的呼聲公司終於在千里之外的澳洲,找了三家財團來接手。

既然英資集團不敢接這爛攤子,他們又不想被華資來控制,那只有找這種沾親帶故的澳資。

畢竟澳洲和英國是同文同種,也同屬英聯邦國家,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都是自己人。

至於澳洲財團為什麼願意來接手經營電視臺,相信麗的電視在表面上是做了一番功夫。

他們對香港的電視市場根本不熟悉,對麗的電視的評估報告,他們大概也只看到表面的東西。

麗的電視作為一家老牌的電子傳媒公司,這幾年的聲勢,也算是經營得有聲有色,可圈可點。

尤其是在這兩年,麗的電視和無線電視在競爭上日趨白熱化,雙方的勝負是有來有往。

這種情形會給人的感覺有一種假象,雖然我打不過你,但至少也沒有輸得太多的。

但是外行看熱,內行看門道。

但是在座的幾人,都明白香港的電視市場現在的情況,並沒有外表看到的那般好看。

哪怕就算是在五臺山的時代,香港電視行業的局勢也並非三分天下,而是一枝獨秀。

收視份額佔比上,無線電視是佔7成,麗的電視佔2成,佳藝電視撿剩不到的1成殘羹。

在佳藝電視倒閉後,其他兩家電視臺,都分食著不少佳藝電視留下的人才和資源。

其中麗的電視撿的便宜最大,畢竟他們之前和佳藝電視有「聯劉抗曹」的經歷。

佳藝電視的花旦米雪,打仔梁小龍、小生伍衛國等當紅藝員,都紛紛轉投麗的電視。

同時還有「佳藝六君子」中的盧國沾和林旭華等大將,大部分人也被麗的電視接納重用。

另外還有不少是從無線跳槽,或被掃地出門的人,他們不能回巢,只能加盟麗的電視。

麗的電視吃了這顆佳藝電視的「還魂丹」,一下子功力大漲,自然想再與無線試比高。

尤其去年麗的電視的製作的「大地恩情」,在收視率上,首次擊敗無線電視的「輪流轉」。

在黃金時段的長篇電視劇上,無線電視從來沒有輸過,不料這次竟然被麗的斬下馬。

這下真是風水「輪流轉」了。

無線高層也覺得這部「輪流轉」晦氣,抽起改到週末播映,最後也逃不過被腰斬的命運。

但是一時勝負,並不代表什麼。

香港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格局,並沒有因為麗的一部「大地恩情」,出現重大的轉折。

無線電視依然可以憑藉強大的收視慣性,收視觀眾穩穩站著7成以上,幾乎毫髮不傷。

麗的電視根本撼動不了其霸主地位。

無線電視和麗的電視都是屬於免費電視臺,廣告費是電視臺的主要收入和運作資金。

電視臺的廣告費的定價權,完全是要靠收視率來支援,收視率是爭奪廣告收入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