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電視風雲(第1/2頁)
章節報錯
今晚美酒佳餚,製造了談話氛圍。
崔智雲忽然想起了什麼,向對面的問道:“聽說最近你們邱氏家族有意入股無線電視?”
邱達誠微微一怔,然後點點頭,“實不相瞞,我們現在確實有發展電視業務的想法。”
但是接著他又搖搖頭,“本來我們是跟麗的呼聲談的,但談不攏,現在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李氏掌控的紫荊傳媒是香港電視廣播公司的股東,並委託了周淑儀擔任董事局的非執行董事。
崔智雲也是麗的電視臺的非執行董事,相信她應該是知道訊息,對她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
畢竟邱氏家族是經營戲院起家,現在又收購了繽繽影業,再進軍電視行業也不讓人意外。
在十餘年前,電視臺因為有獨家專利經營權的保護,素有「印鈔機」之稱,被各大財團競投。
麗的電視的大股東,是麗的呼聲(香港)有限公司,原本擁有電視臺約80%左右的股權。
不過麗的呼聲1974年轉為無線免費電視開始,麗的電視就一直處在虧損經營,並未有盈利。
《女總裁的全能兵王》
為了維持電視臺正常經營,保持競爭力,只能透過不斷地增加資本,引進有實力的股東。
中興技術公司也是那時候,加入了香港麗的電視有限公司的股東,擁有著約10%的股份。
崔智雲因此在董事會有一席之地。
葉志明有些意味深長地說:“我想麗的呼聲是有急於出手,怕是港府不放心讓它落在中國人手中。”
邱達誠也是深以為然地點點頭,“我們也有私下打聽過,行政局那邊確實是有議員反對意見。”
崔智雲對此並不意外,香港政府不會那麼輕易放鬆對電視臺的的監管,時時刻刻都盯著。
畢竟電視臺可不比傳統的報紙傳媒,是公共事業,對普通人有著很強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因此涉及到有關電視臺的多數股權交易,沒有獲得港督會同行政局的批准,是不能交易成功。
現在無線電視已經被邵逸夫爵士掌控,另外一家英資電視臺也即將有可能落入華人手中。
這種結果,不是香港政府想要的。
去年九龍倉及和記黃埔兩家英資企業,相繼被黃河實業和長江實業兩家華資企業收購吞併。
這兩件事可以看作是某種情勢的轉折點,它標誌著華資財團的崛起,以及英資財團的衰落。
而且伴隨著這種情勢的變化,是華人社會地位提高,在香港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漸漸增加。
以後香港政府在相關的政策的制定上,必須開始要認真考慮華資企業的訴求和聲音。
雖說麗的呼聲公司能夠明白香港政府的顧慮,但是在商言商,這跟麗的呼聲的經營無關。
他們漂洋過海,不遠萬里來香港經營生意,目的是賺取利潤,不是貼錢來給做慈善的。
上一家被香港政府過度干預過的佳藝電視臺,已經轟然倒下來,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由此可見,香港政府對於電視傳媒的有強勢的控制,給出的合約條件和要求也相當苛刻。
不但在牌照的各項條款上,限制得死死的,並在相關的節目內容製作上,也插手干預。
當中最重要的是董事會成員的聘用名單人選,也必須讓香港政府覺得滿意和適合。
就譬如佳藝電視的董事局成員,就包括有羅文惠、鄧肇堅爵士、馮秉芬爵士,李福和議員、星島報業主席胡仙、報業矩子岑維休、商臺主席何左芝,會德豐主席馬登等人。
同理,其餘兩家電視的董事局成員,都有深受香港政府信任人士,或是有影響力的商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