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允許通商的訊息正當其時。

東寧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雖然偽清禁止貿易將這優越性損毀了近半,但依然可以從此中轉前往日本和朝鮮貿易。

對於東亞地區的貿易而言,中日是各國最主要的貿易物件。

自從德川幕府鎖國之後,日本僅剩的大宗對外貿易物件只有荷蘭與明鄭,在鄭克臧的貿易發展計劃中,這是一張重要的底牌。

荷蘭人就憑此攫取了巨大的利益, 日本鎖國後,各國海商紛紛找上了荷蘭人,藉由荷蘭人的船隻向日本售賣貨物。

而荷蘭人作為海上馬車伕對委託售賣的貨物自然會有一定比例的抽成。

這也導致了在幕府鎖國後,荷蘭的對日貿易量激增,1633 年荷蘭商船輸入日本的生絲只有 1409 斤,而在1635 年這個數量激增至 132039 斤, 漲了將近百倍。

荷蘭人始終貫徹著我不生產商品我只是商品的搬運工這一貿易原則,所賺取的利潤也都是依靠其獨有的航線資源、特殊的貿易權如對日貿易和強大的海運能力。

這種搞法東寧完全可以借鑑,尤其是現在加上了朝鮮, 話語權更大。

相比荷蘭東寧還有一個優勢那便是與島津家交好,商品輸入日本的途徑不只有長崎一處。

雖說這樣搞的話勢必要與荷蘭人起牴牾,雙方在海上的摩擦將不可避免。

但這對東寧來說不是問題,反正鄭家祖傳下來的,和荷蘭人的關係一直都不咋樣。

唯一的問題是競爭的結果難以預料,畢竟荷蘭還把持著遠洋航線,東寧雖在區域內佔有優勢但真要競爭起來最後會形成個什麼格局實在難料。

但競爭是必須要有的,這點甚至不用鄭克臧來提,在澎湖海戰勝利後已經有許多人建議恢復當年鄭芝龍掛平安旗收保護費的措施了。

鄭克臧藉著群臣的這個提議,決定先拿此時在東亞逐漸式微的葡萄牙人試試水。

葡萄牙人在東亞的貿易黃金時期當屬在17世紀30年代之前,那時的葡萄牙手握著里斯本果阿馬六甲澳門日本這條穩定的貿易航線,財富滾滾而來。

但到了17世紀30年代,原本被葡萄牙人佔據的馬六甲被荷蘭人搶走,日本也宣佈禁絕與葡萄牙的交易。

曾經的黃金航線徹底斷掉,澳門的葡萄牙人只能將目光放在了東南亞。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 葡萄牙人逐漸開闢了澳門馬尼拉、澳門望加錫一索洛一帝汶和澳門越南一柬埔寨一暹羅三條新的貿易線路。

透過這三條貿易線,源源不斷的中國絲織品被轉運到墨西哥和秘魯, 數不盡的帝汶檀香木被運回澳門, 越南阮主也為澳門帶來了大量的火炮訂單,新開闢線路的收益總算是勉強維持住了葡萄牙人在東亞的殖民花銷。

唯一的問題就是澳門到馬尼拉和澳門到望加錫這兩條航線所穿過的海域正好在東寧水師的活動範圍內,而澳門到越南的這條航線又在瓊州水師的監控之下。

於是一封言辭懇切的正式外交照會被交到了澳督路由美的手中。

路由美對東寧的觀感一直是不錯的,當初正是因為東寧糖的橫空出世讓他藉機在本土上層找到了門路,得以留任澳督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