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在軍械司被鄭克臧批頭蓋臉罵了一頓,但李景毫不擔心反而鬆了一口氣。

他還以為軍械司出了什麼變故,原來殿下只是因為人手不足發怒。

等鄭克臧罵的差不多後,李景連忙躬身上前臉上露出為難神色解釋道:

“殿下,缺錢啊,每年給軍械司的預算只有那麼些,卻要承擔大量的生產任務,難吶。”

他長長地嘆了口氣,見鄭克臧陷入沉思,委婉地提醒道:“之前按殿下旨意來弄套管刺刀已是透支了些預算。”

聽到此處鄭克臧反應過來,皺眉心中暗道若真如李景所說,這預算制固然可以節約成本,但同時也限制住了軍械司的擴大和創新。

原本歷史上的清朝便是如此,每門炮都有固定的預算,康熙年間是多少到乾隆年間還是多少,這期間物價卻早已上漲幾倍,導致軍械製造困難,創新更是幾乎不可能,除非你願意自己貼腰包去研製發明新武器。

想明白其中的關竅後,鄭克臧略微沉吟了一下道:”這個預算定價每三年核准調整一次,同時要預留出餘地,不可卡的太死,你去告訴參政司是我的意思讓他們擬個細則出來。”

他頓了頓,“招募人手擴大規模這事,你們工部擬個預算出來,讓參政司審議。”

不就是錢的事情嗎,實在不行就從他的從內帑中出,他現在不差錢,能用錢解決的事都好說,但這炮架車的產能必須得趕緊上去。

想到此處,他看了看李景問道:“我記得父王初登位時,工部統計過一次東寧各地水文資訊,得出的結論是東寧溪川河流高低錯落,可用水車借用水力,卻不知為何最後沒有實現?”

李景苦笑一聲,“還是一樣的問題,工部的水利工程設施也都是專款專用,況且那時以開墾灌溉為重,水車這等作用於工坊之物得不到重視。”

鄭克臧略帶深意地提醒李景,“現在各地都在新建糖寮作坊,有些規模大的作坊人力達到上百,耗費頗大,何不與製糖局談談此事?”

李景聞言精神一振,誰人不知製糖局後邊最大的老闆就是您老人家,有您這番話還能不成嗎。

但其實鄭克臧並無出面的意思,按照商業規則來說也是水車更能節約成本。

他希望最終促成工部與製糖局合作的不是基於他的命令,而是根據商業規則降低成本而做出的自發選擇。

將水車的事情交代下去後,鄭克臧又問李景在瓊州設立造船廠的事情如何了。

設立造船廠的事情乃是經過參政司議定,鄭克臧批准的事情,戶部是專門給了預算的。

如果李景還拿預算不足說事,鄭克臧覺得有必要換一個工官了。

好在李景沒有讓他失望,“負責選址的官員已隨楊總督一起去了瓊州,另外英圭黎和濠鏡澳送來的船匠昨天也到了東寧。”

鄭克臧一聽來了興趣,“哦?船匠們都到了?”

李景躬身道:“是,臣安排他們今天在天興造船廠和工匠們交流,以求有所進益。”

“好得很,走現在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