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炮火的掩護下,明軍駕駛著上百條小舟依次從南湖、西南湖、平湖塘等多處相鄰水域衝入護城河內,試圖強渡。

還有數不清的明軍嘶吼著快速透過已搭建好的浮橋,抵近城牆。

面對明軍強渡護城河的行為,清軍不敢大意,正好此時到了明軍大炮發射的間隙,許多大炮冒著熱氣急需冷卻。

清軍將官們趁著頭頂上飛來的炮彈變得稀疏時, 果斷下令反擊,清軍士卒一個個持弓拿銃對著渡河的明軍射擊。

以小舟渡河的明軍還好,渡河的小舟大都有草棚,正好可以作為掩體遮擋清軍的箭矢。

但是那些快步透過浮橋的明軍和民夫們就沒那麼幸運了,很快就出現了傷亡。

跟著明軍一起衝進戰場的民夫們,在明軍的強令下正攜帶著這幾日趕製出的攻城器械從浮橋渡河。

清軍的箭矢鉛彈飛來,立刻給這些民夫造成了大量傷亡。

看到同伴的死傷,許多民夫腿腳發軟, 心中恐懼,開始不管不顧地向後逃跑,後退的民夫和前衝的民夫撞在一起,引起混亂,無數人落入水中。

對這些攪亂戰場秩序的民夫們,明軍的督戰隊毫不手軟,一刀一個人頭,很快混亂被制止了。

面前是清軍密集的箭雨彈丸,身後是明軍冰冷的處決刀刃,驚恐欲絕的民壯們只好麻木地忍受著兩邊的壓力,在生存與死亡之間煎熬著。

好在明軍這邊的威脅近在眼前,大部人選擇了碰碰運氣繼續向前衝去。

頂著巨大的傷亡,倖存下來的民夫們總算按照何祐的要求將攻城器械投送到護城河對面。

恰好在此時兩個炮營的火炮冷卻完畢, 轟隆的炮聲再次響起,清軍的射擊頻率瞬間大降。

趁此機會大量明軍快速透過浮橋,接管了民夫們運來的攻城器械, 對著嘉興府北段城牆展開了猛烈進攻。

面對明軍的兇猛攻勢,清軍非但將嘉興的半數守軍即杭嘉湖海防兵備道所部的兩營盡數調集到北邊。

就是傅淦帶到嘉興的援軍也調撥了一千作為機動部隊, 隨時準備增援, 城中抽出的民壯也泰半安排在此,防守得滴水不漏。

嘉湖海防兵備道劉天松親臨城牆,不斷鼓舞著清軍計程車氣。

“聖上便在我等身後的杭州,絕不可以讓鄭逆攻入城中,此役傷殘者賞銀五兩,戰死者賞銀十兩,擊殺鄭逆官兵人等各有賞賜,諸部務必不可讓一個敵人登上城頭,哪段失陷主官全家株連!”

諸將兵盡皆肅然,拼命賣力死戰,連著打退了明軍的數次進攻,戰鬥一直持續到午後申時初,冬日的陽光逐漸開始西斜。

明軍的火炮聲開始稀疏起來,再打下去只怕大炮就要炸膛了,隨著數次攻擊不利,明軍這邊計程車氣逐漸變得低落。

何祐看在眼中,心情也逐漸焦急起來, 他端著千里鏡不斷地觀察著攻城狀況, 思索著破局之道。

經過明軍密集的炮火洗禮, 嘉興城北端城牆上的城磚被打得四分五裂,到處都是黃色的坑洞。

碎裂的城磚內裡是夯實的黃土,雖然暫時還沒有崩塌的跡象,但清軍仍十分擔憂,隨著明軍的攻勢減弱,劉天鬆開始組織民夫對破碎的牆體進行修繕。

而何祐這邊也同樣趁著雙方攻防力度下降之際,驅趕著大量民壯加固搭建的浮橋,雙方經過一番修繕後默契地罷兵而還,今日的攻城戰暫告一段落。

之後一連數日,雙方都在激烈的攻防戰中不斷消耗著彼此的耐心和力量,直到攻城的第六日發生了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