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有些意外正在發生(第1/2頁)
章節報錯
楊滬生依次給自己豪生書局多年合作過的專欄作者,作家之類都打過去電話詢問。
果然大部分老友都表示收到過女兒的訊息,拜託這些老友幫忙寫一寫大空公司盛家樂的過往刊登在各處報紙的專欄,還貼心提供了盛家樂詳細的生平資料。
有幾個八與楊滬生私交深厚的老友甚至促狹開口詢問,你楊滬生這是覺得靠文筆難以成名,換個思路讓豪生書局全港人盡皆知?
楊滬生只能好聲好氣說女兒不懂事,一時衝動,都是那盛家樂看女兒單純,才利用女兒的關係想要把自己包裝成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那盛家樂不要臉面,他楊滬生與豪生書局卻還要在意臉面。
盛家樂就坐在他對面,看著楊滬生對各種文化人說自己不要臉,欺騙利用他那個比自己大五歲的單純女兒。
把這些好友都勸阻過之後,楊滬生把電話遞給盛家樂,看到盛家樂居然還坐著沒有離開的打算,微微皺眉:
“你留下來做什麼?我沒有什麼話再同你這種人講。”
“楊先生,我還有一件事想叨擾您。”盛家樂對楊滬生說道。
楊滬生沒好氣的扭過頭看向窗外,順手把桌面上那本簽名書扣了過去:“講。”
“我看您在書上介紹自己,說您現在已經不在親自打理豪生書局的生意,賦閒在家。”
“如果是我打理,一一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楊滬生鬱悶的橫了盛家樂一眼,不耐煩的說道。
盛家樂取出一支香菸,遞給楊滬生:“像您這種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文士,賦閒在家實在是業界遺憾,我呢,正籌備一間傳媒公司,想做份日報,雖然此時開口有些唐突,不過我誠心請您擔任公司的董事與這份報紙的社長。”
楊滬生沒有去接,而是拿起自己手邊的菸斗慢慢送到嘴邊,盛家樂打著zippo幫對方點燃菸斗內填的菸絲,繼續說道:
“我斟酌良久,整個香江我只覺得有兩位是我心目中最適合的人選,一是您,《良友畫報》總編輯楊一樵先生,另一位也是良友出身,青山印書館的副社長,沈橋先生,其他香江報人,胸中格局太小,比不過中國第一畫報良友走出來的報人,眼界開拓,香江這些年雖然號稱中西文化交融,卻再也沒有一本能世界五大洲暢銷的畫報,我雖然不敢去複製良友的盛況,但卻一直想讓香江人見識下什麼是真正的報紙。”
盛家樂幫對方點燃菸斗之後,又幫楊滬生朝茶盞內添了些茶水。
聽到盛家樂稱呼自己自己為《良友畫報》的總編輯,楊滬生內心有幾分得意,其實他在《良友畫報》最高也只做到執行總編輯,但被人稱為執行總編,不如稱呼總編風光。
畢竟當年一本良友,暢銷世界五大洲,至今華人世界再無第二本。
每次聽到有人把良友與自己的名字提起,比把他的名字與豪生書局連在一起更讓他開心暢快,那是豪生書局賺再多錢都給不了他的榮耀。
這個年輕人倒是有些眼力,懂得討好自己,楊滬生心中想著,不過等聽完後面的話,就再度沉下臉。
因為盛家樂嘴裡冒出的第二個人選,叫做沈橋,是良友老總編辭世後的新總編,也是他當年在良友時的同事兼對頭,之所以是對頭,就是因為沈橋最後當了總編輯,他是執行總編輯。
“沈橋先生與您情況相仿,如今也是賦閒在家,偶爾寫寫專欄,我之前請人登門詢問過,他有些驚訝……”
“他自然會驚訝,驚訝他那半吊子的水平怎麼有人敢請他去做社長?良友就是在他手中這些年斷斷續續停刊復刊,好像詐屍一樣,伍老總在世,都要被他氣死過去!”楊滬生聽到盛家樂說起沈橋,不滿的說道。
盛家樂有些尷尬:“楊先生,不好意思,我以為您與沈先生都是良友出身,應該是多年好友,不知道你們之間……這樣罷,如果您願意賞光,沈先生那邊,我請他來做個副社長,總編輯,或者乾脆登門告罪,表示已經另請高明……”
“沈橋雖然不堪,但也比其他報人出色,社長嘛雖然不太適合他,但副社長卻做得。”楊滬生臉上滿是嫌棄的表情說道。
盛家樂之所以動了心思請對方做社長,也是臨時起意,社長誰做都無所謂,報紙前期銷量不需要考慮社長知名度,主要是楊滬生不缺錢,而且庭審最終判決後,肯定會欠自己公司的錢,能喊過來名正言順做白工。
盛家樂來見楊滬生之前,已經儘可能瞭解了一下這個老者的資料,老實說,看過之後,盛家樂覺得這個楊滬生確實有不凡之處,比如雖然自認懷才不遇,孤芳自賞,但實際上經商打理生意卻著實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