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在大唐弄義務教育??(第3/5頁)
章節報錯
李世民才揮手。
而王德也立即躬身退了下去。
隨後將書房房門帶上。
直到身影消失。
李世民才看向了李明。
“十四,這話是誰和你說的。”
李世民眉頭越發皺起,聲音也在這一刻不由帶上了一份嚴厲。
“父皇,此話未有任何人跟兒臣提出,這是兒臣之想,父皇開設太學,其中國子學可為三品及以上官員的子孫服務,太學可為四品和五品官員的後代服務,四門學可為六品和七品官員的子弟服務。”
“如此時間日久,朝廷之中人才日多。”
話語認真說出來的內容卻讓李世民臉色都有些變化了起來。
自兩漢以來,國家的權力基本被皇親貴族和世家大族所壟斷,底層基本沒有任何上升的通道,這種局面的存在導致了兩漢末期和南北朝時期國家大權被世家大族架空,平民難有上升通道,為反抗世家大族與皇權的雙重壓迫而起義不斷,政局長期陷入不穩定的局面。
李唐王朝建立之後,對這一官員選拔制度進一步進行了完善,希望打通底層平民進入仕途的通道,從而達到緩解底層矛盾,限制世家大族權力的目的。。
但實際情況卻並沒有如李唐王朝的願,科舉考試並沒有成為阻擋世家大族進入仕途的障礙,也沒能為底層平民順利進入仕途搭建便捷的通道,相反世家大族很快將其作為了確保其家族地位的新途徑。
他即位以來,太學一直並未開設,其目的就是限制世家豪族湧現。
此時李明竟然再度開口提及此事,頓時讓李世民心中無數的念頭升騰而起,甚至開始懷疑是誰示意的。
只是就在李世民心中不斷思緒交織之中,李明的話語再度傳出。
“父皇,開設太學乃大事,由父皇決定,兒臣少府所需一些識字之人為工,決定於長安初期設立大小學堂一百所,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擴充至關中,建設一千所學堂,用來教導孩童識字,能夠基礎計算即可,一切費用少府承擔,不過希望父皇允許,一年之後凡當地百姓孩童滿七歲,不滿十四者必須前往學堂就讀,違者伐其父母勞役。”
聲音清脆,毫無雜色,可說出來的內容卻讓李世民原本陰晴不定的臉色瞬間頓住了,瞳孔在這一刻不由劇烈收縮。
簡單的話語,簡單的內容。
可這一刻卻不是那麼簡單。
開設學堂教導識字,也許沒有什麼。
其名義也只是少府招工而已。
可李世民是何等人。
幾乎一瞬間就抓住了其中的關鍵。
那就是直接獨立於世家豪族的知識傳播體系。
說教導識字可以,那教導其他的是不是也可以。
很顯然,所謂的太學重開根本就不是終點,終點在於這些學堂。
這一刻李世民內心顫動。
只是這一份顫動還沒有持續太久,就逐漸平復了下來,臉上不由出現了一抹苦笑之色。
“十四,太學之事也許足以讓他們不再關注,可學堂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教導之人從何而來,錢財從何而來,別說教導關中百姓了,哪怕整個長安百姓,國庫都未必能夠支撐。”
李世民的神情帶著無奈。
世家大族能夠壟斷,可不僅僅是特權,還有著人才和知識。
知識好辦,他們老李家也不是小蝦米,自然有著不少,可人才哪裡去找。
另外還有著錢財。
這一種學堂費用有多少,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