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也是審稿多年的老編輯了,他覺得有些博士的論文水平都沒有方辰這幾篇論文高。

初審編輯很快把這些論文發給了幾位負責論文稽核的物理專家。這些專家都是物理學領域知名的學術大老。

做完這些,初審編輯還特意找到主編,他覺得這種特殊情況有必要提前和主編通通氣。

告訴他有個金大的本科生一連發了7篇關於石墨烯的論文,而且論文質量都不低。

本科生一連給核心期刊投稿7篇,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事情,主編也來了興趣,提前把還沒有經過專家稽核的論文都看了一遍。

主編是有眼光的,他覺得這7篇論文裡面有東西。

他透過檢索以前的石墨烯論文判斷這些論文裡面包含的知識都是非常新穎的,有可能會推動石墨烯材料的研究的進展。

“你馬上聯絡幾位審稿專家,催一催他們審稿的速度,這七篇論文需要儘快稽核完畢。”

與此同時,在圖書館查了半天資料的方辰,收到了論文透過初審的資訊。

都十天了,才透過初審,等刊登出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呢,這速度也真夠慢的。

不過一般越是重要的期刊,等待的週期也更長一些,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以後才能排版。

華科院,劉士強教授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石墨烯材料。

他是這次方辰的7篇論文的審稿人之一。

他還是比較喜歡審稿的,從別人的論文中不僅能夠學到一些新知識,還能瞭解到一些新穎的研究思路,對他平時的研究有一定的啟發效果。

但是看到論文只是一名本科生所寫,還有7篇這樣的數量。

劉教授首先想到的這肯定是灌水論文,又是一個學術騙子用卑劣的方法給自己鍍金。

他覺得初審編輯有些不負責任,這種論文應該在第一時間拒稿,怎麼還給我發過來了,劉士強看都沒有興趣看了。

結果過了一會兒,初審編輯又給他發來了訊息,拜託他儘快完成剛才發過來7篇論文的稽核。

劉士強都懷疑這個方辰是不是關係戶了,這幾年學術造假的新聞屢見不鮮,國內學術圈子再這麼搞下去,只會讓真正在科研一線的學者寒心。

“小王,這個方辰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地方?我劉士強就是一根筋,那些偷奸耍滑的伎倆在我這裡可行不通,這些論文在我這裡肯定審批不過的。”

初審編輯忍不住笑了,他回覆道:“劉教授您還是先看了論文再說吧,剛才主編催這幾篇論文,讓大家最近擠出來一點時間,把這些論文稽核完畢。”

劉教授想到,這個方辰會不會是主編的親戚,為了杜絕這種學術造假的行為,他要把這些論文評得一無是處。

他要把這些論文裡面的問題一點一點都找出來,好譴責這種讓人不齒的行為。

點開發過來的論文,劉士強本來抱著挑刺的心理來對待這篇論文的,但是看到幹練簡潔卻又把問題說明清楚的摘要,他也認真了起來。

他本身就是石墨烯研究領域的專家,看方辰的這些論文自然是能看懂的,很快他看入了迷。

&n的,還可以這樣!”看到精彩的地方,半百的教授都忍不住爆了粗口。

一連7篇論文看完,一個下午已經結束了。

劉士強收穫巨大,困擾他很久的問題,在看完了方辰的這些論文後,突然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

他馬上把審稿意見給主編髮過去。

“這些論文對於當前石墨烯領域的研究有重大推進作用,希望儘快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