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沒有半點私心(第1/2頁)
章節報錯
“小王覺得,地方距離京城太遠,政令頒佈下去,未必會通行。目前最為合適的,便是從京城下手。”蕭桓說道。
姚子清暫時不打算參與討論,很明顯蕭桓主要是來找項鏡之商量這件事情的。
為什麼要選在這個時間節點來談,其實姚子清也非常清楚。
蕭桓是想在她面前表現一下,好讓她覺得項鏡之是支援他的,讓她將來也站在自己這邊。
這點小心思,姚子清一眼就看穿了。
姚子清確實是打算出山,但是站在誰這邊,其實姚子清還沒有決斷。
別看眾人都以為姚子清和王崇公然作對,可姚子清很是清楚,到底應該支援誰,其中的水還有很深。
不過姚子清有一種迷之自信,只要她支援的人,必定能登上皇位。
項鏡之思索了一陣,從京城來下手,並非是一個壞主意。
但是京城的形勢錯綜複雜,其實比地方上更難做成這件事情。
這件事情的阻力,一定會非常的大。
“京城外能耕種的土地不少了,足足有百萬畝地。其他的地方,沒有哪一個單一的州郡下面有這麼多可耕種的田地的。
而這百萬畝地,其中有七十多萬畝地是地主的土地。根據目前大炎王朝的收成來看,起碼要五分的地,才能勉強的養活一個成年人。
而京城人均田地,則不足兩分,這就意味著京城起碼有六成的農民,需要給地主勞作,才能吃上一口飽飯。
可是,那些大戶是不用繳賦稅的,這也就意味著,京城所有的農民,其實都是在寅吃卯糧。
他們每年上繳的賦稅,就已經超過了他們年收入的八成。他們得跟地主借糧,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而他們跟地主借了糧,沒有錢糧償還的,就得把自己的土地低價抵償給地主。
如此迴圈下去,恐怕京城所有的田地,都要被地主兼併了。”
說到這裡,蕭桓便停了下來。
田地兼併的問題的起因,正如同蕭桓所說,地主佔據了七成的田地,卻無需繳納賦稅。
項鏡之之前也做過一個統計,全天下被地主兼併的田地,已經超過八成,今年甚至有可能要超過九成。
而根據大炎律法,這些大地主統統不需要上繳田地賦稅。
這也就意味著,全天下的田地賦稅,是靠著不足兩成的耕地所產生的。
農民們不堪重負,地主們吃人不吐骨頭,便一直在低價兼併田地。
而那些農民們為何吃上一口飽飯,實在是沒辦法,只能將自家的田地低價抵償給地主。
他們的地越來越少,要繳納的賦稅也越來越重,這就會導致他們將來無地可耕,無賦稅可繳。
到時候怎麼辦?結果顯而易見。
揭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