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鏡之其實是一位孤臣,他沒有自己的派系,也從來不站隊,只做自己分內的事情。

哪怕是項鏡之年輕的時候,也從來不拉幫結派。

荀未年輕的時候,不止一次想跟項鏡之合作,可兩人年輕時候的關係,一直非常的僵。

項鏡之在廟堂一輩子,從來沒有想過,要與一個人合作。

陸居元的出現,打破了項鏡之這個念頭。

項鏡之覺得,陸居元的存在,能給他非常大的幫助。

他已經不年輕了啊,一隻腳踏進棺材了,還有這麼多事情沒有做呢,也還沒完成大炎王朝的中興壯舉呢。

如今也不知道還剩幾年可活,所以得趁著自己還活著,又出現了一個陸順榮,能做多少事情就做多少事情吧。

他希望將來改朝換代之後,陸居元能成為大炎廟堂的中流砥柱。

如此一來,大炎未嘗不可重新步入盛世。

“這是你臨時想出來的嗎?”項鏡之問道。

“算是吧,我覺得可行性還是有很大的。但是,危險性也有很大。這已經算是大刀闊斧的改制了。”陸居元說道。

“那你覺得,如今的大炎王朝,需不需要這樣的改制?”項鏡之問道。

“自然是需要的,就算如今不需要,幾十年後,幾百年後,那也是需要的。到時候,一定會有人站出來,完成改制的。”陸居元說道。

“看樣子你心中還有其他的想法?”項鏡之問道。

“大炎王朝的生產力太低下了,一個王朝能否強盛,主要是看天下百姓能不能安居樂業。現在很多地方的人吃不飽穿不暖,這是為什麼?因為土地所有權,並不在農民的手中。

他們給地主種一年地,到頭來自己手中能不能留下餘糧過冬,都還是個問題。而且他們拿到手的糧食,還得將一部分當做賦稅上交。重重因素綜合下來,現在大炎王朝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並不高。”

陸居元說道。

“你的意思是?”

“農民本來就要上交糧食,在這之前他們要被地主先剝削一遍,這樣一來朝廷拿到的糧食其實相當的少。而且,農民的壓力相當的巨大。

我的意思是,先將所有土地收歸朝廷所有,再以租賃的形式,由朝廷直接租給農民。朝廷直接收取一成或者兩成的賦稅,這樣省去了中間地主的剝削步驟。

農民有錢有糧食,就能安居樂業,生產力能得到發展,朝廷能得到的賦稅反而會更多。”

陸居元這一番話,如同一把錘子一樣,重重的敲擊在項鏡之的心中。

他感覺自己這一輩子白活了。

陸居元提出的內容,如果能實施下去的話,短則兩三年,長則五七年,大炎王朝一定能重回巔峰!

陸居元接著說道:“其中的阻力有多大,老先生想必也清楚。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我估計在當下的環境中,壓根就只是空想罷了。”

項鏡之很想將這些空想變成現實,這麼多年了,他從來沒有如此激動過。

陸居元腦子裡裝著的東西,實在是太寶貴了。

項鏡之從陸居元這裡瞭解到正當防衛之後,就已經覺得他是驚世奇才了。

可現在,驚世奇才恐怕都不足以形容陸居元了。

不知為何,項鏡之在陸居元身上看到了一股聖人之光。

上一個讓項鏡之擁有這種感覺的人,還是西楚三傑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