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懸崖金釵,甘為綠葉(2)
章節報錯
其實他們也沒有白跑一趟,訂了不少產品。不過和別人無關,麥希明也就沒說。
本應沉默不語的服務生,這時微微一笑,輕聲細語道:“各位客人好眼光,這是我們鎮店之寶,古董煲。只有在做詩房菜的時候才請出來,是二十八年前,我們師傅專程去定做的。全店只有十二個。專門做這道菜來用的。”
飯店裡的服務生統一穿馬甲襯衫長褲,那服務生身板條直,一頭利落板寸,大家都以為是男人。直到此刻她開口說話,才聽出來竟是個女生?
林佳茵看著那服務生道:“這個煲有什麼奧妙麼?”
那服務生赧然一笑,細細聲說:“一會試試就知道啦……希望各位會喜歡。”
取出一雙尺半長的青竹筷,筷子頭在碟子上陰柔著力氣輕輕一劃,那魚片似乎就粘在了筷子上,不破不損不變形,隨著服務生瀟灑自如的揮舞,輕盈飄落到冒了蟹眼水的高湯中。林小麥福至心靈,丹唇輕啟,唸唸有詞:“1、2、3、……”
“……4、5……”和她一起讀秒的,還有程子華?!
訝然回眸看了搭檔一眼,只聽見林小麥和程子華已經異口同聲地讀到了“8”字,麥希明再回眸看服務生。她已撈起了魚片,放在切成頭髮絲粗細的姜蔥烏欖“三絲”之上,一塊魚片一小碟,按位奉上。
理所當然地,九爺和劉師傅拔頭籌。但兩位老人家交換了個眼神,動作一致地把手裡的魚片讓給了麥希明和程子華……
麥希明和程子華吃一大驚,異口同聲道:“乜咁客氣啊?”
劉師傅團胖臉上笑得眼睛彎得只剩睫毛,說:“我是跟九爺後面……”
九爺則說:“絕句宴中,魚為精華,這道過橋菜,又名叫‘漂洋過海’。兩位年紀輕輕,從海外歸來,是遠客,也是貴客。一路上誠心研究,老頭兒看在眼中。你們受得起。”
沒有漏過九爺眼底一抹狡黠光芒,麥希明略一思忖,揚起臉道:“是不是還有考校的意思?”
九爺笑著說:“你說是,就是咯。不過我得提醒下,魚要趁熱吃,而且這魚片極薄,比一般的魚涼得更快。再不吃的話,就要變腥了哦。”
一言驚醒,程子華和麥希明不再多話,雙雙低頭仔細嘗味。其實也就是聊了這麼幾句話的功夫,服務生又再次燙熟了兩片魚片,奉上給劉師傅和九爺。
很快第一輪都吃過了,服務生似乎料定他們有一番話要聊一樣,乖巧住手。迎著九爺帶著笑意的目光,麥希明擦了擦嘴巴,說:“魚,不過是上好鯪魚。難得是山塘野水養過,年份夠老,所以清甜無比,爽脆勝過秋梨。佐以虎爪姜、新會陳皮、獨頭蔥,風味獨特。而且可以很好地緩和上一道菜裡芋泥留下的粘膩口感,安排在第四道菜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真是一道好菜。”
九爺點了點頭,一個字:“叻!”
孰料麥希明話還沒說完,話鋒一轉道:“如果我猜得沒錯的話,這道菜已經是變種了。原本應該是活魚現殺,以工具穿才魚而過架在熱湯上,以鮮湯水汽燻走最後一點微弱生腥,切片生啖。但現在都知道淡水魚身上富含寄生蟲,食用會對人體有危害……所以,變成了這種堂烹的模式。”
劉師傅眼睛“叮”的,就亮了,不等九爺答話,比了個大拇指:“麥總也是資深老饕啊!一嘗味道,就把來龍去脈給說得差不離了!”
麥希明謙虛道:“過獎了,我也是胡亂猜測的。不能對不起這段日子穿腸過的各種粵地美味佳餚啊!”
一邊說,一邊趁著大家不注意,遞了個笑眯眯,飽含深意的眼神給林小麥。林小麥正扭臉專心跟林佳茵說話,嘴角邊也泛著一絲微笑。
原來在剛才服務生現場堂烹之際,林小麥就偷偷地發了一條長微信到麥希明手機上。以麥希明的聰明才智,腦瓜子一轉悠就相信了她的推測。
趁著大家說話,服務生加快了烹煮魚片的速度,很快上了第二輪的魚片。夾起魚片在眼前,只見它瑩白如玉,在半空中微微顫動,劉師傅搖頭晃腦,讚賞不已:“只要原材料品質過硬,生吃熟食,一樣好味。這就是狄建民以及前面勇於創新的同行前輩們留給我們的無雙瑰寶啊!”
看了看推著餐車離開的服務生背影,林佳茵忍不住問:“剛才說,奧妙還在那白土坳的砂煲中,這又是何解?”
劉師傅說:“白土坳所出的瓷器質地較為粗糙,在其中可以摻入骨粉同燒,質地堅硬,摔破起稜,保溫耐熱,效能和如今的鋼化玻璃差不離。在沒有鋼化玻璃的年代,白土坳砂煲就是最佳的高湯堂烹用具,而且它缸周遇熱出泡的特性,產生豐富水蒸氣,視覺效果好。”
“前面說過, 這道‘瑤臺仙姑攬入懷’,最早是生啖活魚。講究活魚被吃剩一根骨頭了,魚嘴和魚尾還會動,那魚還活著。底下襯托的白土坳砂煲裡出來的水蒸氣,一為豐富魚生口味口感,二為氣氛造境——蒸汽飄飄,可不就像仙子瑤臺了?”
大家這才恍然大悟,程子華說:“這麼說,現在燙熟了吃,還更加進步了一些……”
九爺道:“誰說不是呢。程總監,你是學過用蠍尾刀的,剛才那些魚片,切膾功夫尚在我之上,用的也是蠍尾刀的法子,是更難的‘蠍子倒爬巖’的刀法。都知道鯪魚好吃但多刺,唯獨運刀足夠快,下刀足夠穩、準,用那蠍尾尖刀倒著來片那銀衣土鯪,才能夠把肉完美剔出,寸骨不留。也因為技術和工具的進步,才能夠把這道菜改良至如今既能夠保有原來爽口鮮甜的口味特點,又免掉生吃危及健康的缺點。”
程子華問:“技術和工具的……進步?”
九爺微微一笑,說:“對呀。難道你以為,我的蠍尾刀年歲大,就代表了這種工具出現的歷史長?論起來,第一把蠍尾刀打造出來,也就是上世紀40年代的事情而已,用的是咖仔精鋼,才能達到鋒銳無匹的要求。那時候‘詩王’狄建民,都已經失蹤了好些日子咯!”
彷彿被說中了某種心事一般,程子華眼底倏爾燃起一道無名火焰,整個人來了精氣神!默默點頭,他笑容有力:“對……工具和技術不斷進步,就是這麼個道理!”
林佳茵納悶道:“老闆,你高興啥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