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銅器為皿,染面如翡(2)
章節報錯
麵湯為骨,面碼為魂,麥希明發起了靈魂拷問,頓時林小麥也跟著附和起來,徵詢的目光落在了吳叔身上,清澈分明的大眼睛內寫滿期待。吳叔很有些傷腦筋地撓撓頭皮,說:“那就現買吧……想要吃蝦還是魚的面碼?”
躊躇間,吳嫂插嘴道:“不用那麼麻煩,我去那邊的酸菜魚買一條就行了,他們家有桂魚有草魚也有鱸魚,要哪種?現在都快下午了,市場的人午休到三四點鐘呢……”
吳叔說:“也行,他們家的魚也新鮮,記得要買活的,我們回來自己處理。”
吳嫂答應著出了門,看了一眼已經空無一人的店面,吳叔對華仔說:“把鐵閘拉下來吧,就說有事休息兩個小時。你也來看看……你還沒見過老竇的拿手好戲呢吧?”
老早就頻頻往這邊看,一聽老爸的話,華仔立馬來了勁兒:“沒有,爸爸,什麼叫松針面啊?好吃嗎?”
吳叔笑道:“松針面……就是長得像松針似的面唄。行了,好好看著。”
戳面觀色,吳叔很是滿意地露出笑容,把麵糰放入花盞內,上蒸籠。調好了定時器,吳叔跟林小麥和麥希明解釋道:“松針面要用熟麵糰來製作,原本呢,我還有一套銅花模,熟麵糰一壓就行……剛才翻找的時候那套東西壞掉了。沒奈何,只有手切了。”
林小麥頓時訝然低叫:“手切松針面?!”
吳叔很是自豪地仰臉笑起來:“嘿嘿,到時候你看著就知道了……也算是吳叔練出來童子功啦。”
從刀山上抽出一把一尺長巴掌寬的菜刀來,在磨刀石上三兩個來回已打磨得鋒利無比。摁掉才來得及發出第一聲蜂鳴的定時器,關火掀開蓋子,眼看到麵糰泛出墨玉般的光澤,吳叔很是滿意地點點頭,“很好,這顏色就對了……如果這個時候顏色變得太淺的話,可以再加一點菜糊進去調色,但顏色就沒這樣渾然一體了……叫做斑松針,只宜做涼麵。”
舉著手機調整焦距拍攝收音,麥希明問:“吳叔,您就憑眼睛辨別顏色來定麵條質量麼?”
吳叔很是理所當然地說:“是啊……生面油綠熟面墨,不同品種的蔬菜決定不同的分量,不同分量的調汁決定麵條的味道,調得好了,松針面清爽不俗,但一個錯手,那麵條就苦澀難吃……我那時候讀書不多,比華仔還要小兩歲的時候,就進廚房幫忙做墩子,十三歲幫忙配菜,跟在我師父也就是我爸爸身邊,練了三年才算練出了一雙眼睛,可以上手幫忙調麵糊了。學廚做徒弟,那可真累啊……”
林小麥說:“叔叔,擀麵案我已經收拾乾淨了。”
來到案板前面,翻轉銅花盞重重地把熟麵糰甩到案板上,吳叔再一個鯉魚翻肚,用銅花盞底部一路壓過去,眨眼功夫就把麵糰壓成平平的一大塊。放下銅花盞,再用擀麵杖補上,不過三兩個來回,壓成好了面,隨著吳叔手起刀落,頭髮絲般粗細的麵條在他手邊行雲流水般呈現……
拈起一根松針面,對著麥希明手裡的鏡頭,林小麥說:“看,這就是松針面。炒時爽口煮時滑溜……還能夠做成甜品。”
麥希明一怔:“還能做甜品?”
林小麥道:“是啊,老闆……你是不是覺得很奇怪?事實上,那就是松針面一種冷僻吃法……做好了的松針面,拌上炒熟了的山藥粉或者黃豆粉,用保鮮盒封好了擱冰箱裡……過去沒有冰箱,就放保溫壺裡,也行。松針面是熟面做的,容易黏連,不過一物治一物,山藥粉黃豆粉滑溜溜的,能夠防止它們坨了。煮好了綠豆沙紅豆冰,最好的,是用鴛鴦冰……鴛鴦就是咖啡加奶茶,椰子奶打底,上面放上一筷松針面。咖啡焦香面軟滑,屬於舊時有錢人家小孩女人們在洋行裡逛街累了之後,喝下午茶時的講究細點。”
手底下行雲流水般切面,耳朵支稜著沒放過林小
麥說的每一個字,吳叔未語先笑:“林大妹你倒是知道得不少,這種糖水如今都很少人做啦,幾乎沒有了……原是我們家祖爺爺首創的。祖爺爺後來和一個南洋親戚認祖歸宗了,那個南洋親戚隔三差五寄一些白咖啡回來……說是特產。於是就搗鼓出這麼一道甜品來了,不過我祖爺爺沒有放店面上賣,吃不起啊……而是整個配方賣給了龍源路口多多樂冰室。”
林小麥恍然道:“難怪……我是小時候在多多樂吃的這道名叫‘明月松光’的甜品。後來才吃了松針面,覺得兩者很像……就特意去查的資料,才知道是同一樣東西。卻不知道這背後的緣故。不過多多樂的老闆退休移民之後,新的店老闆只佔了個招牌,卻賣起了奶茶和水果撈, 原來的老東西全沒了……老闆,不知道這裡面會不會涉及知識版權方面的糾紛?不然的話,吳叔乾脆拿回來自己賣好了。”
略思索了一會兒,麥希明道:“這個問題我暫時沒法回答你。不過可以去諮詢公司法律顧問。先把這個問題記下來就是了。”
吳叔笑了起來:“一百多年前的交易,就算字據還在,也夠資格進博物館啦……”
和麥希明交換了個眼神,林小麥說:“話不能這樣講……吳叔。從前是環境不好,迫於無奈把很多好東西給讓了別人。但是如果有一個地方能夠固定的招攬到識家來,做得起價,賺得到錢,又能夠保持祖爺爺留給我們祖傳好東西……那豈不是刀切豆腐兩邊滑,一家便宜兩家佔?”
說話聽音,吳叔一下子愣住了。不及發話,門口傳來吳嫂高聲喊叫:“開門,我買到魚回來啦——新鮮活蹦亂跳水庫桂魚!”
高聲答應著,華仔快步趕過去開門放了吳嫂進來,只見吳嫂提著一個黑色塑膠袋進了店,那塑膠袋裡的活物仍在掙扎不休,發出撲簌簌的聲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