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也不是客觀普遍存在的情況。

所以,這個問題討論下去,並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這樣的電影,李易認為還是很有意義的。

事實上,這種問題,也的確很容易引起爭議,為什麼?

在李易看來,其實《我是山姆》這樣的電影,更適合國人觀看,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首先我們東方人會更加肯定該影片的教育意義,該片所提倡的的人生價值觀:享受親情是高於一切的!

也是我們很多國人的價值觀,儘管我們迫於生活,理想,社會的壓力或誘惑而不時違背它,但是在親情這方面,卻毋庸置疑!

李易對《我是山姆》這部電影裡面的一場法庭戲很是感觸。

也讓他對這部電影有了一種別的認識。

法庭上,禿頂律師質問山姆會不會做乘法?會不會做加法?該怎樣給露西更好的環境?

這些問題,可以說非常實際,但是同樣的另外一方面來講,會不會做乘法,會不會做加法,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父母的責任更多是陪伴和傳授正確的價值觀吧?

要注意到一點那就是——沒有人的父母是完美的。

有的父母可能是社會精英,有的父母可能是市井小販,甚至文盲,他們必然不能在所有方面做到完美。

可以說,老美那邊,李易不清楚,但是在國內,可以說,文盲的父母培養出高考狀元的案例,並非沒有。

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討論一個智商只有七歲的父親,是否能夠照顧好女兒,能夠培養女兒成才,同樣的沒有一個答案的。

有可能可以,有可能不行!

但是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帶領孩子瞭解世界的方方面面會,父母接觸到自己無法解釋的問題。在不擅長的領域,也許他們也是“山姆”。

可以說電影完全是由一個7歲的父親用他的愛來支撐起的故事,一個7歲的女兒用理解,耐心和依偎來充實的故事。這是造物主用心創造的相遇。其實可以層層剝去整個片子的外殼,拋開那些沒有人情味的法律,還有之外的那些邊緣的人物,所看到的,是一個唯一知道父愛真諦的父親,那時一種純粹到你無法再繼續提煉出雜質的愛。

也許人們會提問說:這種父愛能夠滿足現實世界的要求麼?

很多人都會回答:不能。

接著再問:現實世界這樣純粹的父愛和對自己孩子理解與愛護還很多麼?

其實,片中法庭的段落就是現實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對抗,其實律師們的對抗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角色在親情的世界所反映出的問題。反方律師和兒童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員對於親情的理解是零,他們的眼中只有法律和那些死氣沉沉的規矩。鋼琴老師是親情的缺失者,並且是她生命中的死穴。Sam的律師是一個忽視了親情並被親情狠狠回擊的角色。Sam教會了了他們愛是什麼。他展現了一個父親傾其所有的去愛的犧牲。

最後片中那段小小的足球比賽。小小的舞蹈。小小的球場,一個被無數孩子追逐的只有7歲的父親。是他贏得的尊重,是他贏得的世界。

當然,電影始終是藝術加工的產物,電影不可能面面俱到,像當初《七號房的禮物》也是如此,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只要電影給出了大部分人都能夠接受的邏輯,核心,那麼其實就足夠了!

所以,對於這個電影,李易還是非常有興趣的。

畢竟,這也算是重溫當年的《七號房的禮物》的感覺!

那部電影對於他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