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那個父親和女兒的故事(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個智商相當於7歲兒童、自理能力欠缺的父親Sam。也是意外,他居然擁有了一個可愛嬌小的女兒。當他獨自一人抱著剛出生的女兒回家的時候,相信沒有人會認為他會成為一個好父親。
在安妮的幫助下,小露西快樂的長大了。不同於Sam,露西漂亮、聰明,雖然只有7歲的年齡,但是智商已經超過了Sam。7歲正是開始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時候。當她告訴Sam:你和別的爸爸不一樣的時候,她用了一句:“別的爸爸不會陪孩子去公園”來形容。這句看似童稚的話,卻也道出了一個好爸爸的本質,不是需要高官厚祿、不是需要精明能幹,所需要的只是多一些陪伴的時間而已。
露西是天真的,也是早熟的。她早已經感覺到了這個家庭的不同,這個爸爸的不同,但是她對於爸爸的愛絲毫不亞於爸爸對她的愛,她用自己的方式來保護爸爸,避免進一步成長造成兩人之間的隔閡。然而在講究兒童福利的美國,這樣的方式是行不通的。當看到露西和Sam被強行分開的時候,那一刻對於兒童福利組織是憤怒的。即便是為了孩子的未來,也不該如此的殘忍。
&n傻人有傻福,居然意外地找到了一位知名的律師為自己免費服務。全劇最精彩的就是庭上的辯論。與其說是雙方就監護權辯論,不如說是關於合格家長的辯論。庭審過程中透過了兩位不同的家長,一位低智商的媽媽,卻培育出了一位高等人才,而另一位高智商的爸爸,卻把高等音樂學院畢業的女兒折磨成了自閉症患者,26歲之後就閉門不出。
&n雖然智商低,但是他對於露西的感情真摯,對於自己的四個低智商朋友感情忠貞。他在明知道自己勝利無望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方式選擇了來到露西身邊生活。劇中的結局或者是最好的結局,共同監護權使得大家皆大歡喜。漫長的催淚過程終於迎來了甜蜜的結果。
&n這位家長之外,還有另外一位。漂亮成功能幹的律師麗塔。而她似乎就完完全全是Sam的倒影。她智商高、事業成功、頭腦精幹、家境富庶、豪車豪宅,還有一個兒子。然而她也卻過度精明,精神失常失控,剛出現的時候要不停地往口袋裝各類糖果來緩解壓力。面對兒子她也一籌莫展,不知道如何和孩子親近。面對一直未露面的丈夫,她更是不知所措,明知對方已有外遇,卻還是無力戳破事實。她空有那麼多,卻沒有來自家庭的愛。反觀Sam,一無所有、家徒四壁,卻擁有露西和朋友們無保留的愛,擁有同事和鄰居們的愛。所以最後,麗塔才會坦誠地說:這場官司裡,她得到的比Sam得到的多。
而現實當中的這位“山姆”的原型,可以說他的運氣同樣的不錯。
雖然他並沒有找到免費的律師為他打官司,可是卻被記者關注到了,被迪恩影業關注到了。
被李易關注到了。
如果一旦這個專案啟動,那麼迪恩影業肯定會安排律師為這位父親打官司,而在北美,這個事情,說實話,或許對於這位父親來,是很難的事情。
可是對於迪恩影業來說,太簡單了。
資本社會,就是如此。
當然了,迪恩影業肯定不會讓案子那麼的順利,可是結果必然會是如願以償。
雖然迪恩影業這邊的動機不純,但是隻要結果是好的,那麼就無所謂了。
當然,其實這個案例,或許對於一些人來說,未必就認同。
因為現實中,這樣的父母,實事求是地說,確實是不適合照顧孩子的。
當然,把這樣的孩子交給社會或別的家庭是否會更好,也確實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可能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但是,影片中這個智商的單親能把孩子培養成才,要麼是個例,要麼是藝術加工的結果。
李易也問了慕晴這個問題。
慕晴怔了一下,隨即道:“從教育的角度出發,說實話,的確,這個父親,並不適合照顧孩子,至於能否培養成才,是不確定的事情,相比之下,的確正常的父母,更容易把孩子教育好。”
“但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立場上,我相信,誰都會願意站在這個父親這邊,畢竟,他是否能夠培養孩子成才,是個未知數,而同樣的,她離開了這位父親,是否能夠遇到一對好的父母,一個好的家庭,是否能夠健康成長,成才,同樣的也是個未知數。
既然同樣的都是未知的,同樣的都是無法定論的,那麼我更願意著眼當下,沒有理由去分離這個溫馨的家庭,這對互相愛著彼此的父女。”
李易點了點頭,這種問題,其實很難說出個所以然來。
因為就像自家媳婦說的那樣,一切都是未知數,那麼就應該著眼當下。
這和《七號房的禮物》是不同的,因為《七號房的禮物》並沒有側重於這個問題,而且東西方的社會環境,教育體系,以及法律法規同樣的都是不同的。
像在國內,一個智障的父親,和女兒,通常來說,不會像老美這邊那樣,硬生生地去拆散對方。
所以,《七號房的禮物》更多的是在於對這對父女之間的情感的聚焦。
而在《我是山姆》裡面,顯然涉及到的東西更多。
另外一個正常的家庭,結果卻把孩子照顧成那樣,這種對比,其實同樣的是不對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