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只是一個瘋子嗎?(第1/2頁)
章節報錯
《小丑》爭議在繼續,雖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但是卻並沒有出現什麼那些人擔心的特別大的影響。
而且有迪恩影業把控著,倒是不至於玩脫了。
反倒是票房方面,伴隨著爭議不停地飆升。
有人說,這是因為,好萊塢近年來,實在太不思進取了,所以,《小丑》這樣的原創劇本電影,哪怕並沒有評價的那麼好,但是卻已經是近年來,最好的電影之一了。
特別是《小丑》斬獲了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之後,這部電影在好萊塢更是引起了不少影評人的爭先討論。
因為,就如同早前說的那樣,好萊塢這些年,真的太,太不思進取了。
續集橫行,IP至上,幾乎沒有哪家公司,願意冒險,這樣的局面下自然而然地,會讓電影變得乏味。
畢竟,爆米花電影始終只是爆米花電影。而對於《小丑》的評價也開始逐漸回暖,大家開始迴歸電影本身。
好萊塢著名影評人阿里納斯:“我看到不少評論,其實是從意識形態和世界觀上來批評這部電影的,比如可能過於黑暗,過於混亂,在我看來吧,這倒不至於,畢竟這部電影一開始的目的就是表現這麼一個混沌無序的世界和在這個世界中誕生的有魅力的反派。
看完這部電影,我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它可以放到那種電影節裡還能得獎,本質上,它其實是有文學意義上的對人物的體察、塑造和描繪的。
所以,我覺得可以站在這個角度來隨便聊一聊個人看法。
好的文學意義上的影片,大體還是需要有自己的視角,先不必太在意它要表達的內容的觀點和意識形態,但它需要有一個好的角度,有獨特的個人氣質,它描繪的東西要是有機且吸引人的,有那麼幾個瞬間,你會覺得作者描繪的東西是真實的、生動的、自然有生命的。我覺得小丑這個形象,先天性就挺有迷人之處的。
從人物角色的塑造上來說,《小丑》裡面的小丑的塑造,電影幾乎沒有什麼瑕疵,一切水到渠成,透過安插生活對小丑的挫折事件,在大的事件結構(即電視主持人對小丑最初的肯定和最後的絕望一擊)中間巢狀各種小的挫折事件(比如被小混混欺負,尋找生父卻發現其實一切是母親的臆想),一切劇本結構都很合理,而演員也非常給力,對小丑的塑造已經入木三分,我認為,首先在大方向上,這部電影已經沒有什麼差錯。
但是,從某種特別強迫症式的角度來看,那麼你會覺得,這部電影,如果要把它當成那種特別好的、特別高明的嚴肅電影來看,它還是太“輕鬆“了,這裡的”輕鬆“,是指編劇的權利還是太大了,比如不斷的用巧合事件來擊垮人物,比如為了塑造人物強加各種戲劇性,小丑這個人物,不斷順著編劇的指揮,從最初的形態一路進化到成熟形態,這一切都沒有出現任何失控,他的成長軌跡依然牢牢掌握在編劇手裡。
當然,因為李的電影,一向編劇導演一體化,所以不能強求更多了。
關於小丑,個人認為,李的野心很大,這或許並不是唯一的一部小丑電影,或者有可能是一個新的系列。
這個角色的魅力在於,他無疑是反派角色,但是這個角色卻並非大眾化的,但是卻又偏偏和許多普通大眾有著相似之處,總體來說,電影還是把他塑造的有一點像一開始就有點神經缺陷的精神病人,他並不是從一個更普羅大眾的內向freak進化成最終的小丑形態,所以會給人覺得,這裡還是不夠狠,因為他畢竟本身就有點”不正常嘛“,這樣他更容易被生活的苦難事件摧毀,這也就降低了這些苦難事件的力度。當然這裡只是個人的一個吹毛求疵或者是我沒有完全看明白。
特別喜歡的,不是小丑逐漸進化成終極形象時化了妝後的跳舞,也不是裡面的各種細節,也不是最後一幕高潮(這個高潮真的很精彩,使得整個劇本完整、精緻,前呼後應),而是小丑在上街目前,在家裡化妝,前同事來家裡那一幕。
那一幕,作為一個恐怖片愛好者,我看出了這個演員塑造出來的驚恐氣息,他殺掉胖同事,放侏儒同事離開,侏儒同事太矮夠不著門鎖,滿臉是血的他去給他開門,就這一段,看的我毛骨悚然,有種特別冷峻的驚悚氣息,黑色的來,還很好笑,又cult又幽默,我特別喜歡。
仔細看看,你會發現《小丑》其實很像是好萊塢的改編超級英雄類的電影。
首先,我們縱觀那些超級英雄們,他們的出場,特別是平民超級英雄,他們的出場,總是要經過一段,如同小丑那樣的悲慘經歷。
但是不同的地方在於,很多時候,超級英雄們,獲得了超能力,於是開始撥亂反正,按照自己的正義感來扭轉那些意難平。
但是小丑不同的地方在於,小丑最終黑化了,但是仔細想想,對比來說,黑化才是更大的可能性,超級英雄只能出現在電影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