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妮是母親,亞瑟本以為她給予自己的是母愛,至少讓他還擁有著親情,但是結果一切都是虛假的。

而索菲,有人說是生活,但是我想或許也是愛情!

但是這一段愛情,本就是子虛烏有的!我相信在那之前,大家都會覺得,亞瑟和索菲走到一起,非常的怪異和突兀,結果果然,一切不過是亞瑟的幻想而已。

亞瑟真正的蛻變,那必然是他殺了蘭德爾。

這是亞瑟暴力的宣洩,對背叛的處決,這也是全片我覺得最血腥的一幕。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亞瑟為何放走侏儒加里的原因,因為在哥譚弱肉強食的社會,加里因為身體缺陷(侏儒),天生就是社會的失敗者。

而侏儒用自己矮小身體特徵來演小丑,製造一些喜劇效果,其實核心依然是悲劇的。

當然,同樣的也如同亞瑟說的那樣,他是唯一對自己好的人。

這很諷刺,但是卻又令人噓唏,因為亞瑟唯一的光,不是來自母親佩妮,更不是來自索菲,竟然是來自加里這個身體本身有缺陷的失敗者。

相對應的,是影片中加里在逃離亞瑟家時,結果逃到門口卻被比自己身高更高的門連鎖阻擋了,這一幕我所看的影院很多觀眾都笑了,包括我,因為這場戲確實這有一種讓人唏噓的喜劇效果。

這一段戲同樣也表達了亞瑟說的:“我原本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劇,但其實它是一出喜劇”。

所以在亞瑟眼裡,加里和亞瑟都是社會終究被淘汰的人,加里是天生失敗者,而亞瑟則是天然的失敗者,天生和天然,此時就像一對難兄難弟,亞瑟自然就會放他一條生路。

最後,相信大家都知道,亞瑟殺了默裡!

而且是在直播當中殺了默裡,而在這之前,他一直為之做著練習。

表演是小丑的職業,所以他在家裡就開始做著練習。

這是默裡的秀,但是卻更是小丑的出道的秀!

而事實上,這個時候亞瑟其實可以算的上是自殺!

亞瑟在被邀請默裡節目前,在家中反覆練習登場,亞瑟想要在節目上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生命,表面上是吸引眼球,實則是想要自己的生命價值最大化。

很多人會質疑,亞瑟自殺,那麼內心的邪惡小丑不也不復存在了麼。

在這大家首先要確立一個大前提,我前面一直強調亞瑟日記中寫的:”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這句話,是亞瑟和小丑兩個模糊的人格定義出來的人生目標。

所以亞瑟想用自殺去獲得生命的釋放,而小丑則想用自殺來獲得絕對的自由。

不管是亞瑟和小丑,兩人對於死亡的理解都是瘋癲和崇拜的,所以亞瑟(小丑)想要在默裡節目中自殺的念頭,也是符合小丑誕生的條件的。

只不過在最後,亞瑟(小丑)在節目上改變了主意,把目光轉移到了默裡身上。

所以,亞瑟在上莫瑞的節目時,對著直播的攝像機,控訴了這個無情無法救藥的哥譚市,控訴著在場的每一個冷漠排斥他的人,控訴默裡邀請他上節目,只是為了再次嘲諷他。

最後,亞瑟把他心中的理想的豐碑默裡給槍殺了,如果亞瑟一直把默裡當成是父親一樣的角色,那麼此次亞瑟就是弒父。

弒母和弒父亞瑟(小丑)都做了,那亞瑟還有什麼不敢做的呢,此時的亞瑟還能有什麼世間的道德規則秩序感呢。

這就像亞瑟在默裡的節目中說的,大概意思是,笑話的定義都是由你們這群人來定義,什麼好笑什麼不好笑,今天就要我來做主,我才是喜劇。

這句話就在表明亞瑟(小丑)已經無視文明世界的運轉規則,同時也在破壞或推翻這種規則和秩序,亞瑟要建立一個新的秩序,那就是沒有秩序,混亂不堪。

所以亞瑟(小丑)把眾人都認同的喜劇之王默裡殺掉,他用這種方式來向眾人強行證明,自己才是喜劇之王。

亞瑟徹底瘋了,瘋成了無惡不作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