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韋恩夫婦的死亡,並不是結束。

甚至只是個開始。

畫面一轉,醫院的接待室。

小丑在那裡大笑著,醫生說:“想說給我聽嗎?”

小丑看著他:“你不會懂的!”

這個時候響起了歌聲:“這就是生活”

小丑跟著哼唱起來:“看起來也許很好笑,有些人就是喜歡踐踏別人的夢想,但我絕對不會灰心喪志,因為這是個冷漠的世界。”

小丑抽了口煙,鏡頭移動,醫院的走廊裡,耳畔依舊是那段歌聲,小丑拖著拖鞋一路走過走廊,走到盡頭,陽光照進走廊鏡頭的窗戶,小丑站在窗戶邊跳起了舞蹈。

鏡頭拉遠,小丑在那裡舞動著,舞動著,漸漸地歌聲停歇,小丑也失去了蹤跡。

電影結束!

整個影節宮響起了轟鳴般的掌聲。

無論之後這部電影有再多的爭議,但是至少此時此刻,對於這些人而言,《小丑》的質感征服了他們。

首映結束之後,《小丑》開始在電影節上,進行小規模的放映。

幾乎是場場爆滿。

而關於《小丑》的評價也的確如同李易早前預料到的那般,兩極分化。

“《小丑》是本屆電影節最驚喜的發現,一個以普通底層小市民為主角的犯罪片,或許這不是所有電影里人性剖析最深刻的一部。但是影片對哥譚市有著出色的氛圍營造,陰暗潮溼的道路,滿目垃圾的街頭,一觸即發的暴動氣息,這樣的環境,再加上悲慘的身世、糟糕的一天,足以把一個老實的可憐人逼向深淵,從理性善良一點點變得麻木和瘋癲,每一步轉變都真實可信。

如果這座城市,充滿了冷漠,那一定是這座城市出了問題!”

“扭曲,震撼,一次進入深淵本體的角色研究,一場慶祝瘋狂和悲劇的黑暗大狂歡。”

“一個生活中的loser,人們眼中的笑話,永遠被忽略,永遠沒有存在感。路人欺負他,同事出賣他,主持人嘲笑他……

所有人都不在乎他,把他當成空氣。

他從來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存在過,他唯一的願望就是他的死比他的人生更值得。

他不是小丑,人們卻說他是沒用的小丑;

他真正有病,人們又希望他假裝沒病。

於是,他決定再也不要做他人生命中的過客,他要做自己生命的主宰。

你說我是小丑,我就做小丑給你看。

誰出賣我,我就讓他知道出賣我的下場;

誰把我當做笑話,我就讓他再也笑不出來。

曾經他戴上面具,總想為他人帶來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