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不在上帝視角,似乎沒有壞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戛納電影節雖然商業化很成功,但是來到這裡的影評人,以及那些相關的電影雜誌,電影人等等,卻依然是標榜藝術至上的。
而藝術始終是少數派。
所以,商業電影在這裡,雖然可以吸引很多人氣,但是卻很難征服這些人。
而《狩獵》這樣的電影,很明顯的,絕對不是什麼商業電影。
之所以《狩獵》會讓他們喜歡,是因為這部電影,戳中了很多東西。
按照場刊上的一句評論:“一部好電影總會讓你看完很難受!”
這大抵也道出了,他們的觀點和喜好。
而《狩獵》顯然就是這種電影。
“一部好的電影會讓觀者在觀看時和觀看後陷入思考,不論思考的是什麼,可以是倫理道德,錯綜複雜的劇情,演員精湛的演技,或者勾起觀眾經歷過的一段深埋於腦海的往事。《狩獵》,是這樣一部影片,但看過一遍之後,很多人並不願意再看一遍,不願再感受心中的壓抑,因為壓抑本身已經影響到了我們對於電影內容的思考!
電影的最後槍響了。
你看到是誰開的槍嗎?
我看不清,他們站在道德制高點,他們在陽光下。
最初的時候,我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都認為,這是一部非常會讓我深深感到社會的黑暗,人性的陰暗的一部電影。會看到大眾的盲目,自以為是的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槍斃”所謂的罪不可恕的人。但其實在看的過程中我覺得我看到了別的東西,當然很多種看法,也許我理解不了他的主題,首先這個名字就和我所理解的不一樣,有人說男主盧卡斯就像深林裡無辜單純的路被狩獵。
“人們只看見他們想看見的”這句話我認為無可厚非,人們的認識取決於自己過往的見識和經歷。
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樣的,當我重新再看這一部電影,突然有很不一樣的感受,當然,前提是我沒有把自己代入對男主的不平或其他想法,而是以一種寬容的心態看每一個人的難處。
首先,克拉拉。
這是一個受爭議的小女孩,有人藉此說性本惡,有人譴責小女孩小小年紀心思歹毒,因為由於她的撒謊讓盧卡斯蒙受了不白之冤。
但其實孩子如何分辨善惡,她只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歡,是非黑白是成人世界的規則,再說為什麼她會喜歡盧卡斯,因為父母的吵鬧,對她心理的不注意,為誰送她上學而吵,為各種事情。而盧卡斯溫柔細膩,會注意到她的心理並理解,包容,所以她會喜歡他並製作禮物送給他,這種對長者的依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小孩子難道從幼兒園就懂得愛情了嗎?我覺得這是單純的喜歡,就像小孩子經常說我要和爸爸或者媽媽結婚是一樣的道理,就是一直在一起。
但是當盧卡斯問他的時候,她否認,因為盧卡斯拒絕這個禮物,小女孩的自尊心真的很強,我們小時候其實也是如此,否認並且推脫是常見做法,喜歡和不喜歡都很單純,因此她說盧卡斯給她看東西,因為她對這個很厭惡,白天哥哥拿著Ipad給她看過,所以就代入到了盧卡斯身上,由於自尊受傷,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而討厭,就組成了一組,我們小時候不也說某個東西很好,和什麼什麼一樣好,或很壞嗎?很正常。
後來克拉拉被園長帶來的大叔問話,這個大叔明顯的誘供和強硬的態度讓她再一次打消了承認錯誤。這一段戲其實也可以看出女孩還是可以的,當大叔問她是她撒謊還是園長撒謊,她並沒有說園長撒謊,當然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撒謊也是很傷自尊的,所以她選擇了繼續下去這個謊言。
有人說就是因為她不承認所以導致悲劇,但是小女孩又不知情,不理解事情的嚴重性,知道後果還做的成年人都可以構成罪名了。孰是孰非是後天學習的,幼兒園而已。但她也是知道撒謊不好,所以她沒有誣陷園長,如果她真的撒謊成性,那麼在此她完全可以因為害怕而利用人們對孩子的信任說她沒有說過,反正人們會相信她。所以她就又一次承認了那件事。
後來在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之後她也對母親說過,說那件事是自己編的,並沒有發生,但是母親的安慰讓她也開始懷疑了是不是真的存在,畢竟哥哥給她看過圖片,對某些東西有印象,小孩子分不清幻想和現實很正常的,所以國家才禁了一些可能會帶來不好影響的動畫片,或刪減情節。
因為分不清,且周圍人對盧卡斯的態度,讓她開始確實以為盧卡斯干了什麼不好的事。所以會有點怕。但是後來他又一次對爸爸說出來真相。也許一個人本不想傷害別人,但事實上有多少人被“逼”著說了多少違背自己本意的話,又有多少人最終能夠有勇氣說自己說謊了。不過是繼續下去罷了,反正別人不知道。由此可見很多人還不如克拉拉。但是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導,克拉拉的事情,也該引起家長的反思,是否注意孩子的變化,如何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等。
再來說盧卡斯。
可以說在電影裡面,他是善良的化身,影片中的人們為克拉拉憤不平,影片外的人們為盧卡斯憤不平。
哇哦,我們都討厭那個開槍的人,我們都是那個開槍的人。盧卡斯沒什麼好說的,導演把他塑造為一個善良低調寬容的近乎完美的人,只有被逼的無路可退才爆發了一下,後來還是原諒。
但是不完美才是完美。他因為最親近的人的懷疑而憤怒很正常,任何一個人都會憤怒,更加使觀眾代入進去,牽動著觀眾的情緒。他受孩子們喜歡是因為他平等的看待孩子們,不把他們當幼稚,所以面對克拉拉的親吻,他會想要跟她講道理。但其缺點就在於他並不能完全理解孩子們,對待克拉拉的情感太正式了,當然認真並不是缺點,但是其實幼兒園常見小男孩說要跟老師結婚,這其實是一種孩子的喜好的表達,並不那麼的準確,人們通常會一笑而過,因為這只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
如果盧卡斯也把這看做正常的小事,也許故事會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西方教育對孩子的尊重很好,但是悲劇也發生在這裡,不要過分相信孩子的接受能力,盧卡斯的做法完全無可厚非,但是想想一個成年被拒絕都會很窘迫,何況是孩子。現實中拒絕的語言方式再溫柔也是拒絕,不過是成年人學會了剋制。他真的很善良,像鹿一樣,因此被狩獵時,也是一樣的無助。
托馬斯!盧卡斯的兒子。
這個角色沒什麼多說的,繼承了父親的善良,堅定和溫和。
在所有人都不相信父親的時候,他堅定地相信父親不是那樣的人,沒有做過那樣的事情。
里奧!
克拉拉的父親,盧卡斯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