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官未必是清官,所以,包龍星或許算是個好官,但是肯定不是清官!”

“雷豹肯定也不是什麼清官啊!”

“說的挺有道理的!沒毛病!”

解讀電影,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喜歡扣細節的!

“《九品芝麻官》裡面隱藏著許多細節,令人讚歎!

首先,電影開頭,包龍星父親包不同敘述自己年輕時做貪官時的手腕:“

彎的能弄直,死的能救活!

注意看,後面包龍星在妓院老鴇那裡學會了罵人,他能把彎的罵直,把死的罵活!

所以,毫無疑問,包龍星繼承了他父親本領!

第二個細節,尚方寶劍和鹹魚,好吧,這或許不算什麼細節,但是的確很耐人尋味。

須知,那把尚方寶劍,是前朝明朝崇禎皇帝賜下的!

一個皇帝能欽賜尚方寶劍,那麼這個臣子必然是極為受器重的,但是包家卻成了清朝的官,真的是一種諷刺!

接著,髮型!

包龍星和莫再緹前一晚發生了什麼?古代,未婚女孩腦後是要留辮子的,而已婚婦女則把頭髮盤起來。這個細節,導演處理的很認真。

包龍星在妓院學罵人,可是包龍星真的只是練嘴皮子嗎?

電影中,包龍星靠著三寸不爛之舌,把死人說活、把彎的說成直的……貌似是練“嘴功”,實則是邏輯能力和思辨能力大幅提升。我們看他和三姑吵架,說的是不是很有邏輯性?在罵方唐鏡的時候感覺是不是感覺很有道理?和李公公吵架,罵他不忠不義不仁不孝是不是酣暢淋漓?

這些可不是光練習嘴皮子就能出來的,更多是要靠腦子!

仔細看就會發現,包龍星罵人,不像老鴇她們,只是講究一個嘴快,他罵人很講究邏輯,其實說白了,就是用腦子結合嘴皮子。

這可是一門真本事!

放在現代,有包龍星這樣的嘴皮子和腦子的人,不發達都難!

再有,初看包龍星和皇帝會面的時候,在皇上面前,三姑為何說不認識包龍星?

當時就有些不理解,但是後來卻明白了,這同樣的也是細節。

皇帝召見三姑,讓她辨認包龍星,她毫不猶豫說:“不認識”。明明認識,為何偏要說不認識呢?其實,三姑早就看出了大勢:皇帝去來鳳樓認識的包龍星,包龍星在那當龜公,如果三姑說認識,那豈不間接說明皇帝出宮去那啥啦?這對她和來鳳樓,絕對是滅頂之災!此外,三姑人很善良,如果沒有三姑收留,包龍星流落街頭過得會更慘。

或許正好印證了那句話,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看看,電影裡面的反派,都有哪些人?

方唐鏡,舉人功名,卻助紂為虐。

常昆,水師提督,位高權重,刑部尚書就更不用說了,還有陳縣令等人,哪一個不是讀書人?

相反,幫忙的人,卻幾乎都是“屠狗輩”,雜技團兄妹,也就是街頭賣藝的,妓院就更不用說了。

這些真的都是可以互相印證的!”

而還有更離譜的解讀,甚至直接喊出了“細品劇情,戚家13口被滅門真的不冤!”

“看電影的主線,戚家滅門慘案。

一夜之間戚家一十三口,外加一條叫阿彪的狗,全部被水師提督的兒子常威殺害。

但是細思極恐,關於常威為什麼動手殺那麼多人,電影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