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芝麻官》的討論還在繼續著。

一部成功的電影,往往都能夠引起很多討論。

比如,時下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包龍星在電影裡面是一個清官,只不過,他學會了奸!

但是同樣的也有人不這麼認為。

“包龍星真的是清官嗎?

個人看來絕對不是,或者算不上!

電影中包龍星在與包不同促膝長談的時候,包不同對包龍星說:“我一生都是貪官,最終導致了你十二位哥哥皆是暴斃而亡,最後我沒有辦法,只好辭官歸家,散盡所有家財去做善事,才有了十三你。”

包龍星在聽到父親的這番話時,大概是因為聽得次數太多,他並未把這句告誡放在心上,他轉身對包有為說:“我們花那麼多錢買了這個九品官,不就是為了貪的麼?”

其後包龍星為了“貪”,先後放縱了方唐鏡的兩次肆意妄為,先有林員外冤假錯案,後有獄中常威與常昆的相見,繼而最終導致了包龍星被捕入獄,亡命天涯。

第一個案子,包龍星是清官嗎?

看完電影,相信所有人都會搖頭,他不止不是清官,反而還是個糊塗官!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包龍星,念頭裡面,當官就是為了貪!只不過,他並沒有那個本事而已。

雖然是個小案子,可是包龍星因為一兩銀子和方唐鏡的逼迫,還是判了個糊塗案!

其實綜合來說,從這個案子看,包龍星不是清官,當然也談不上貪官,頂多是個糊塗官而已!

在與包不同見最後一面時,包不同說:“你鬥不過他們,是因為你不夠“奸”,做貪官要“奸”,做清官更要“奸”!”

以奸治奸,某些時候,這種策略確實是最佳策略,但這一段並不是整部《九品芝麻官》裡最細思極恐的一幕。

在《九品芝麻官》裡,按照為官的清廉與貪腐來做派系之分,刑部尚書、水師提督與陳縣令以及李公公當屬貪官一列,而包龍星、雷豹則屬清官。

但事實真的如此麼?

首先刑部尚書、水師提督以及陳縣令一定是貪官,但另外三人的身份是否真的像電影所闡述的那樣呢?答案是相反的。

包龍星打一開始給自己定位的就是貪官,其後的林員外案件中,為了區區一兩銀子便將黃老秋一家賴以生存的房子判給了林員外,再到戚家一十三口命案中,包龍星的表現是這樣的:在常威第一次被拉進府衙時,包龍星面對氣勢囂張的常威,想要動刑,但在聽到常威乃水師提督常昆之子時,他換了嘴臉,笑臉相迎的問道:“常公子吃過飯了沒有,要不要砌壺好茶?”

鏡頭再一轉,包龍星望見了戚秦氏難以置信的眼神,繼而說到:“不行,我是一個好官”,再然後便是常威入獄,包龍星承諾一定會為戚秦氏討回公道。

走到此時,似乎包龍星成為了一個清官,但真相併非如此。

第一次包龍星要對常威動刑,是因為常威觸怒了自己的官威,尤其對於一個本就不被人重視的芝麻官,這種感覺更容易被成倍放大,再然後在聽到常威後臺後,包龍星瞬間露出欺軟怕硬的本色,而最後願意為戚秦氏出頭只是因為想要營造自己在戚秦氏這個美人心中的良好印象!

在電影中有一幕曾經交代包龍星在戚秦氏洞房前的通道里幻想過戚秦氏要嫁給自己的場景。

等到晚上方唐鏡再次出現,用利益輕而易舉的就打動和搞定了包龍星,走到此時包龍星皆屬於貪官一列,其後包龍星上京告御狀,更只能算是無奈之下的最後選擇,畢竟不告御狀,等待他的就是要被貼一輩子的逃犯罪名。

所謂的出發點是惡的,其後的一切大機率是都是惡的便是如此,包龍星的清官不過是被包裹的比較好的一種私慾罷了。

同樣雷豹也是如此,從“我都要”、“我要20個”再到最後為包龍星鞍前馬後,都不過是利益驅使的產物,但本質上這個人從一開始就並不是好人。

所以偌大的《九品芝麻官》世界裡,其實是沒有一個好官的,有的也只是陣營不同罷了!”

這個觀點,在時下的主流的觀點當中算是比較另類的,但是你卻不得不說,人家說的的確有一定的道理。

“包龍星的確不是什麼清官!”

“但是也不算貪官吧?”

“怎麼不算貪官了?方唐鏡給他那麼多銀子,他沒收嗎?只不過被方唐鏡反過來陰了一把而已!”

“的確,雖然說方唐鏡的請求並不算“過分”,但是他收了就是收了!貪官,不一定是要草菅人命才是貪官,貪了錢就是貪官!包龍星這麼算的話的確不是什麼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