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的評論倒是非常多,而且大眾影評網上,口碑更是直接超過北美那邊,當然,不排除有網友影迷們因為看了盜版所以給了一點補償分,但是不管怎麼說,超過9分的評分還是讓人驚訝不已。

有網友留言分析:「《怦然心動》由於反映的是青少年早戀的現象,所以影片的整體氣質是美好的小單純,即純愛。可狗導演又不像島

國人那麼膩歪,所以沒有把全部篇幅放在倆小毛頭三點一線的相戀路線圖上。對朱莉和布萊斯兩方家庭的細緻刻畫,也成為這部影片好看的重點之一。

相信看過影片的觀眾,一定會對朱莉羨慕不已,因為她有一對彼此深愛,並且懂得為家庭成員做出合理犧牲的父母。家庭的富裕或貧窮都不成為影響孩子人格健康發展的決定因素,父母的人格才是。朱莉正是拜父母所賜才能以比同齡人更加超脫溫和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爬的高,望的遠。反觀布萊斯,自己的父親外在是儀表堂堂,可內裡卻有些東西早已腐爛。布萊斯正是看到了父親這一點,才有了一次清醒審視自己、矯正自己的機會。憑心而論,如果我們擁有糟糕的父母,在成長的過程中最恐懼的事就是成為他們那樣的人吧。

就是這樣,一部看似格局很小的初戀電影,投射出令人省思的愛情原理和做人準則:要自尊、自愛,切勿自命不凡,看清自己也看清他人,想清楚了再決定是否要「怦然心動」。

這部片子,在北美「失利」其實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這就是一部很小眾的影片!」

「《怦然心動》總給人的感覺像是李易用外國人的皮來拍自己心裡的國人的初戀,除了年齡太早,剩下的,相信大家都看的出來,影片全程都非常內斂!」

「我始終以為電影電視都是要講故事的,講給觀眾聽,而不是自說自話、自我欣賞。故事講好了,應該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也即無論世界哪個角落的人,都能看得懂,會產生共鳴,而不用費勁巴拉地去探究故事發生的背景、文化和歷史淵源,不用猜測導演的意圖和片中的隱喻。我相信,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中總有些相通的地方,真善美的標準不會因社會制度的不同而產生多大差異,教導人向善,是各國教育的主旋律。

繞來繞去,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怦然心動》是一部好好講故事,並且講了一個好故事的影片。我相信這部影片誰看了都能懂,而且會被片中天真無邪的愛戀所感動。當然,以我們一貫的寓教於樂的標準來看,它也是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不僅講了一個讓人怦然心動的兩小無猜的早戀故事,萌動的情感、不諳的思考都是兒童特有的,而非小孩講大人的話。同時影片涉及到親情和倫理、偏見與包容、夢想與現實、堅持與放棄、自尊與自愛等等一系列人類共通的問題,很容易引起觀者的共鳴和思考。」

「我喜歡朱莉,她不是女孩中最漂亮的,但那雙閃亮的大眼睛也令人難忘;她感情細膩,會在高高的樹上看日出日落;她心地善良,會在別人最窘的時候伸出援手;她可以跟成年人談論永動機;她會為心愛的男孩送去自家的雞蛋。太可愛了!片尾兩隻小手終於交疊在一起,而此時悠然唱響的那首歌,徹底把我融化了。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不過如此。」

事實上,提到朱莉的人可以說是最多的。

無他,因為李易自己也承認,這部片子原版的導演,真的太偏愛女主角,也就是朱莉了。

男主角布萊斯,在這部影片裡面,可以說擔任的角色,是那種不討喜,但是卻無比真實的人。

不過,討論的人多了,自然而然地也會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我更喜歡布萊斯,朱莉這樣的女孩,的確令人羨慕,但是說實話,她甚至不像是一個同齡的女孩,她太完美了,給人的感覺,完全就是,我們很多父母幻想之中的好女兒,是我們很多的男孩幻想在青春年少的時候能夠遇到的初戀的完美模板。

但是正因為如此,所以她或許僅僅只能存在於大銀幕上,亦或者人們的幻想之中。

可她身上卻真的缺少了一點「孩子氣」!

布萊斯不同,他從一出現開始,就很真實,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在

布萊斯身上找到一些兒時的自己的影子。

特別討厭某個人,哪怕她很漂亮。

突然喜歡某個人,哪怕她不喜歡你。

總是喜歡做一些愚蠢的事情,想要引起對方的注意。

布萊斯才是真正的一個男孩的正常的成長曆程,而朱莉只處於幻想之中。」

同時可以預料的是,影片裡面的朱莉的爸媽和布萊斯的外公,也獲得了大量的擁躉和討論的話題。

「感覺這更像是一部教育片,朱莉的爸爸和媽媽,真的太令人羨慕了,或者說,時下的社會,孩子們都需要朱莉的爸爸媽媽這樣的父母。

我特別觸動的是,那次吵架之後,朱莉的爸爸和媽媽都去單獨找朱莉聊天,這種態度,是很多父母都缺乏的,吵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何儘量的讓大人之間的關係不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我們很多父母都很少考慮到。」

「朱莉有個好爸爸,有個好媽媽,哪怕她的家庭並不富裕,但是卻令人羨慕。」

也有人提到了布萊斯的外公。

「布萊斯的外公柴特讓我想起了我爺爺,當然,他們一點都不像,可是某種程度上,卻又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