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劉培根(上)(第1/3頁)
章節報錯
主角:劉培根
龍套:白眼公主、李狗蛋、王翠花、愛哭鬼、何搗蛋、曾大姐
引子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進校園,慢慢地把劉培根的影子拉長。他走進書聲朗朗的教室,開啟了嶄新的一天。
劉培根身材樣貌普普通通,穿搭風格普普通通,言行舉行普普通通,性格品質普普通通,普普通通得幾乎沒有什麼特點。
吃瓜群眾表示:額,自信點的話,可以把幾乎去掉。
課堂上的劉培根,就像在修煉“隱身之術”,將自己化入萬物於無形中。只要不被點名,不被抽問,吃瓜群眾絲毫沒有察覺到他的存在。額,妥妥的小透明!
校外的劉培根和課堂上的劉培根,不能說是一模一樣,只能說是毫不相干。校外的他是個“只要掌聲給到位,什麼花活我都會”的“寶藏男孩”。多才多藝到只有吃瓜群眾想不到的,沒有他做不到的。
吃瓜群眾表示驚歎:倆字兒一標點符號——牛蛙(牛哇)!
堅強
一輪紅日當空掛,烈日炎炎似火燒。一節體育課,白眼公主(龍套)安排跑步訓練,要求圍著操場的跑道(一圈大約250m)跑十圈。
“OMG,又是‘魔鬼訓練’的一天嘞!遭不住,遭不住!”劉培根雙眼緊盯前方,牙齒緊咬,兩隻手不停地擺動著,時不時給自己扇扇風,累得氣喘吁吁。
李狗蛋(龍套)、王翠花(龍套)等“偷奸耍滑”的懶銀(人),邊聊著天邊跑著步,就醬紫(樣子)跑了六圈半不到,便裝模作樣的在跑完十圈的吃瓜群眾裡濫竽充數,魚目混珠,渾水摸魚,自由自在樂逍遙,快活似神仙。
劉培根是“白眼公主說啥就是啥,讓幹啥就幹啥”的五星四好少年,絕不“偷工減料”的他,此時此刻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圈了。他細細密密的汗珠沁滿了額頭,呼吸變得困難無比,兩條腿彷彿被無形的千斤巨石壓住,沉得抬不起來,雙手被沉重的鐵鏈束縛著,似乎已經不屬於他。但是堅定的信念依舊驅使著他前進,不聽使喚的腿,仍然地擺動著。汗水滑落,溼透衣裳。
吃瓜群眾歎為觀止:劉培根,你是不是心情不好,想用跑步來發洩啊?年輕人,真拼!
操場的內圈是一塊翠綠的足球場,隔壁的吃瓜群眾在練習踢足球,調皮的足球常常會一股腦地衝出足球場,滾到跑道上來。
來得早,不如趕得巧。一個氣鼓鼓的足球“we
~”,貼著地面就一股勁地衝著劉培根滾過來。踢足球的那個吃瓜群眾可能是“葵花點穴手”傳人,硬生生把這股神秘的力量施加在足球上,不偏不倚地“點”中了劉培根腳踝的關鍵穴位。
這一“點”的力道剛剛好,稍微差一點都沒有這個效果。劉培根的重心不由得向前移,右腿以跑步的姿勢懸在半空中,左腿仍做著蹬腿的動作,左手擺臂在前,右手擺臂在後,前不露肘,後不露手,眼睛驚訝得快要掉到銀河系,接著以臉部著地的奇葩姿勢,重重地摔倒在地。真是人倒黴,喝涼水都塞牙。
吃瓜群眾一臉驚愕:“劉培根,你咋就成了大冤種呢?上輩子你到底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啊?完了完了,真是替你的“腳命”感到擔憂啊!”
劉培根被樂於助人的吃瓜群眾扶了起來,以鼻青臉腫的“豬頭”形象出現在吃瓜群眾眼前。他勉勉強強地展露了一個“職業假笑”,這一笑還撕扯到了嘴角的傷。“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自古英雄多磨難!我要成為一塊堅強的鋼鐵,謝謝大家關心!”
吃瓜群眾感嘆:好傢伙!你揹著我們炫了多少顆益達?笑得這麼“強大”?真是煮熟的鴨子——嘴硬,鑑定完畢。
原本走起路來蹦蹦跳跳,虎虎生風,堪比“精神小夥兒”的劉培根,現在卻痛苦地用手捂著臉,走起路來一瘸一拐,顫顫巍巍,“強顏歡笑”地回到了教室,渾身酸爽無比。這酸爽,比老壇酸菜還正宗!接下來的一天,他靠自己無與倫比的“吃苦”素質,無堅不摧的意志力挺了過去。畢竟看得開一點,痛就少一點。
吃瓜群眾表示:妙哉~妙哉~你成功地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拔旗幟
一個週末,閒來無事的劉培根在小區遊蕩。他往社群門口一瞥,一位阿姨正在收某品牌活動結束後的旗幟,表情十分自然,動作十分輕鬆,看起來特解壓。一向助人為樂的他,當然不會放過助人為樂的機會啦!於是,他就醬紫(樣子)愉快地決定了。
劉培根慢慢地走上前去,雙手背在身後,一臉真誠,笑吟吟地對眉目慈祥的阿姨說道:“阿姨,我可以幫你收這些旗幟嗎?”阿姨欣然應允,眼中滿是讚許。
有些事情不是因為有意義才去做的,而是因為無聊。劉培根只是看著收旗幟好玩,圖個新鮮,打發下時間,最後才順便幫阿姨收拾一下。
說幹就幹,絕不拉稀擺帶。劉培根右手向旗幟伸去,迫不及待地用力往上一拔,正準備“斬草除根”時,突然發現,愣是拔不起一星半點,旗幟依然紋絲不動。他調整了一下步伐,用盡九牛二虎之力再次往上一拔,旗幟仍然穩如泰山。這一來,場面一度百分之一萬分尷尬。為了儘快擺脫這“丟人現眼”的局面,他乾脆彎下腰,把右腳搭在牆上,雙手齊上陣,緊緊抓住旗幟不放,身體拼命的向後傾斜。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忍。劉培根小小的手,承受不住身體大大的重量。在拔的過程中,他的手不小心滑了一下。只聽“嘭”的一聲,“悲劇”再次上演。
和上次不同的是,這次他並不是“以臉著地”的“奇葩”方式摔倒,而是極為“人性化”地翻了個面,瞪得溜溜圓的眼珠子作為見證人,見證了背部和後腦勺與大地親密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