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秦無義而覆楚,吾淪為布衣黔首,牧羊為生苟活度日。”

“幸得諸君擁護,無才無智也無功,卻坐了這楚王之位,慚也!愧也!”

“而今……暴秦大軍壓境,吾這楚王也該拿出些楚王的樣子了……斷後之事吾來!”

熊心尷尬半晌之後,卻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吾沒本事扛起反秦大旗,但留下死守王城斷後,卻是足夠了。”

“有吾這楚王在,想必留守將士,也願戮力同德,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項羽聽得眼眸放光,這確實是個法子。

熊心雖無才無智也無功,但卻有祖宗餘德,這也是項家叔侄擁立他的原因。

有他斷後,確實能讓將士們效死命!

“不可……”

“大王不可……”

共敖、宋義等一眾楚臣大驚而起,紛紛勸阻熊心收回王命。

項家叔侄或許看不起這位傀儡楚王,但事實上熊心並非那般不堪。

他不但有祖宗餘德,自身也因歷經變故,而頗有心胸德行,甚至是頗有才智。

原史中項梁敗亡,其實就是他扛起反秦大旗,整合反秦勢力,成功穩住了局勢。

只是,奈何項羽天生反骨,也實在太bug,鉅鹿之時下克上,殺了他任命的主將,奪了兵權,又在後續與秦軍的戰鬥中,九戰九勝打敗秦軍,建立巨大的威望,重新將反秦旗幟奪回項家手中。

簡而言之,項家叔侄看不上熊心,其他楚國舊族卻是真心擁戴的!

“哼……”

項羽見諸人勸阻熊心,不由怒哼出聲。

諸人這般勸阻熊心,便是讓項梁留下送死,他又怎能不怒?

但這時,項梁竟也起身,急道:“大王不可如此……大王便是義軍反秦之旗幟,大王若有閃失,臣等縱然能逃,又有何顏面自詡……”

熊心不等項梁把話說完,便肅然一擺手,打斷他話頭道:“項將軍不必多言,諸卿亦不必再勸,吾心意已決!”

“爾等只管扛著那反秦大旗,繼續走下去,尋一處好所在,復我大楚江山,復我大楚榮光。”

“有朝一日若能反攻暴秦,只需收斂吾之屍骸,與歷代先君共葬之,年年歲歲有祭祀供奉,足矣!”

言罷,也不看項梁作何反應,便起身離席向後殿而去。

共敖、宋義等楚國舊族潸然淚下,邁步便去追熊心:“吾等願與大王同生共死!”

隨著諸人離去,偌大殿中登時便顯得空蕩蕩,只餘幾位其他五國舊族,以及忠於項家的楚國舊族。

但無論是五國舊族,還是忠於項家的楚國舊族,亦或是項家叔侄本人,此時都有些訕然。

甚至是慚愧!

項羽忍不住小聲咕噥道:“以往卻是小瞧了這熊心……”

項梁默然無言,只是看著諸人離去的方向,搖頭髮出一聲輕嘆。

不過,訕然歸訕然,慚愧歸慚愧。

既然熊心執意留下死守斷後,項家叔侄也沒必要再過多矯情,當下便離了王宮,開始著手撤離事宜。

這一次,他們將坐船撤離,只走河道水路,許多走陸路會拖累行軍的人或物,只要上了船,便不再是問題。

於是,家眷、糧草、甲械,以及從百越各處搜刮來的財貨……能帶走的全帶走!

但楚懷王決意留下死守,為這次撤退蒙上了一層悲壯色彩,加之六國舊族和將士,幾乎盡數戰死在番禺、陽禺境內,或是成了秦軍的戰俘。

這就讓他們的家眷,斷絕了撤離的念頭,而是選擇與楚懷王一道留下,與王城共存亡。

畢竟,對於諸多家眷來說,家中的頂樑柱已然倒了,剩下老弱婦孺孤兒寡母,縱然追隨項家撤離,將來也不見得能過好日子。

一旦遇到危險或緊急情況,他們也將是最先被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