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在心中緩緩鬆了口氣。

現在已經讓他們認可了這個前提,不管真信假信,後面的事都好說了。

不用駐兵防備齊楚,還有理由把左威衛強留在泗州嗎?

李乾望著李淵三人,沉聲道:“雖詳細軍報未到京城,然作戰失利,主將必難逃責任。朕欲革去趙匡義暫領左威衛上將軍之職。”

“陛下聖明!”趙匡胤目中閃過一道喜色,搶先回道。

這暫領左威衛本來就是出征前給趙匡義加上去的,就算沒有這檔子事兒,大軍班師後也要給他撤下來。

這種懲罰,他完全能接受。

但楊堅和李淵就不是那麼高興了。

不過兩人並未直接發作,而是靜靜地望著李乾,顯然是想聽聽他還有什麼說法。

早上空氣微涼,黃瓷盞中的茶水早已不再冒熱氣,老太監走上前來,為每個人續茶。

李乾輕輕抿了一口,將茶盞放在一邊,沉吟了片刻又接著道:“盱眙重地,乃通濟渠之始,漕運樞紐所在,不容有失。待九衛禁軍取下盱眙,令左威衛將軍呼延贊領一萬左威衛,駐守盱眙,防備不測。”

“加左威衛大將軍劉光義上將軍銜,領其餘左威衛,同九衛一起,繼續伐吳。”

楊堅與李淵皺著的眉頭鬆開了些許。

這道詔令直接縛住了三分之一的左威衛,其結果也不是不能接受。

一萬人駐守在盱眙,左威衛的兵力就比其餘九衛少了一小半,以後的攻城略地中,話語權也必定會減弱許多。

趙匡胤卻是面色一苦,臉色更黑。

但李乾卻一直盯著他,犯了錯就必然要付出代價,要想一點毛都不拔就脫身,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兒?

“陛下聖明。”趙匡胤只好強提起精神,拱手回道。

被留下一萬,總比全被留下好。

“陛下聖明。”李淵和楊堅也拱了拱手,算是接受了這個結果。

當然,到這還不算完。

如果只是這樣,趙匡胤在這十衛禁軍中的勢力還是有些薄弱。

李乾思索了片刻,又開口道:“趙匡義雖作戰失職,但也有將帥之才,值此伐吳之際,也要人盡其用。”

“朕以為可在禁軍中再擇兩人,與他一同督查越國糧草交接,押送之事。”

趙二的軍事能力或許不怎麼行,但是爭權奪利、煽風點火搞內鬥的本事還是線上的。

這種局勢下,李乾不僅不能把這根攪屎棍抽出來,還得讓他在大軍中有一定的話語權,否則定然遏制不住李淵、楊堅他們那邊的武將。

李乾說完,望向李淵、楊堅兩人:“皇叔和楊將軍以為如何?若可以的話,另外兩個人選又要如何選擇?”

趙匡胤黑臉上的喜色一閃而逝,隨後又如應聲蟲一般:“陛下聖明。”

但被問到的另外兩人卻都有些牙疼。

糧草輜重乃是出征大軍最重要的事,誰掌握了這個,誰就能掐住大軍的脖子。

到時候糧草運到,先給哪一衛,後給哪一衛,若糧草不足,又該優先供給哪一衛?其中的操作空間還是很大的。

如今李乾推出了一個趙匡義,他們兩人就得另選出兩個能和他唱對臺的人來,否則必然就會被他壓一頭。

可問題是,趙匡義是踏馬的敗將啊,本該要受罰的。

他們兩方卻要平白被他兌下一個人去,這冤枉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