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議各部院態度!魏徵驚人之言!(第3/5頁)
章節報錯
王亶望以筆墨記下他的話,隨後抬頭望向前方大臣們。
他是被趕鴨子上架的,現在根本不想掰扯別的,只想趕緊走完流程,結束這場莫名其妙的廷議。
“如今宋昪證詞已經呈上,吏部覺得如何?”
這廷議的過程,更像是一個投票的過程,看看百官意向如何,得票多者勝。
當然,其中也允許爭辯,要是能把人說服了,也算你牛筆。
吏部右侍郎吳省蘭一臉無奈,他就知道吏部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
不過好在前陣子給和大人捎了信,此刻有了他的回覆,心裡也不慌了。
他當即站起身,拱手回道:“吏部以為,天火之事過於蹊蹺,此事應當不是像宋郡守說的那麼簡單,需要朝廷派欽差調查後,再行決定。”
不少人品著這話,漸漸回過味兒來。
王亶望簡略幾筆幾下,又轉頭望向了戶部方向。
“戶部如何以為?”
戶部右侍郎為韓木呂,是蔡京的姻親,此刻動了動嘴唇,但終於還是沒敢出聲。
一是於制不和,就算嚴嵩不在,戶部也左侍郎說了算。
二是今天他要是敢背刺了嚴嵩,他這個侍郎就當不下去了。
門下省要是與中書省合起夥兒來,就算是蔡京也只能吃不了兜著走。
戶部左侍郎關鵬起身奏報道:“回大人,我戶部與吏部的想法相似,往年裡從不見天火,也未曾見祝融與白虎爭鬥,為何唯獨今年要用糧的時候出了事兒呢?”
“當然,其中也可能另有隱情,或許宋昪宋大人也是被冤枉的。”
“是以,臣也覺得朝廷需派遣欽差至隴西,查辦此案。”
王亶望深深地望了他一眼,在筆上記下了他的話,隨後又轉頭望向禮部。
不待他發問,王莽就回道:“禮部以為,我大乾天運昭昭,民心所向,國運正盛,陛下又是天子,就算有什麼火神與白虎之戰,只要陛下齋戒祭天,患難自然可不解而消。”
李乾喝著酸梅湯,都差點噴出來。
尼瑪。
他們在隴西貪的昏天黑地,現在反倒成了我的鍋,要讓我去齋戒祭天?
王亶望記下了他這句話,繼續轉頭向兵部:“大司馬覺得此事如何?”
兵部尚書的別稱亦做大司馬。
當今兵部尚書並非傳統文官科舉出身,而是位文武雙全的人,以戰功拔擢,轉遷文官,升到這個位子上。
但若無意外,他如果不做改換回武將行列,一輩子也只能做個兵部尚書了,絕不會有再升遷的可能。
兵部尚書李靖起身,捋了捋長鬚,沉聲道:“如今吳越有戰事,東北邊疆又隱有動盪。”
“此時當以穩為主,不宜再生波折。”
“兵部以為,當革除宋昪隴西郡守之位,再尋能臣出任隴西郡守,再由朝廷調撥糧食,修繕府軍大營,以穩軍心、民心。”
李靖話音剛落,戶部左侍郎關鵬便下意識道:“戶部沒錢了。”
沒辦法,嚴相如今不在京城,他得肩負起替嚴相喊窮的責任來,要不然他這個右侍郎就要換人了。
回過神後,關鵬見周圍人都在望著自己,急忙補充道:“之前十衛禁軍出征預支的糧食,再加上賑濟災民的糧食,如今太倉存銀、存糧都不多了,已經無力再支給隴西郡了。”
有不少御史也紛紛發聲,不滿地望著李靖:“大司馬只想著求穩,卻忘了朝廷綱紀嗎?”
“只是將其革職,卻不懲辦奸臣嗎?若是如此,如隴西郡這種事只會越來越多,朝廷便永無寧日了!”
“焉有錯放佞臣之理?大司馬幫他說話,莫非隴西常平倉裡的糧食,也進了大司馬的口袋裡……”
御史們頂著腦門兒上的汗珠子,說的話也越來越過分。
李靖氣的臉色漲紅,別過頭去,根本不和他們理論。
王亶望也不理會他們,只是把兵部的意見記在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