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章 李祺受命 秀芸北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復順不忍心親自動手,便示意手下人動手。
胡安還想說什麼,但是憤恨此人已久的義軍將士不容他多說一句話,一起上前,將胡安亂刀砍死。
李復順讓手下人給他尋了個地方埋了,然後打掃戰場,一切忙完天已經放亮。
耿諸葛怕臨近州府得知訊息派兵來圍剿,連忙讓大家趕緊撤退,各自藏身而去。
黃大興帶著少許逃脫的清兵回到京城,找到小爺李祺,將胡安戰敗全軍覆滅的事向她秉明瞭。
李祺聽說自己的姑父胡安被亂黨亂刀砍死了,心中憤恨,拍案而起,發誓要讓亂黨血債血償。
胡安的夫人,李祺的姑母聽聞此訊息哭得死去活來,她要求李祺一定要打敗亂黨,將胡安的屍體接回京城安葬。
同樣氣憤的還有康熙小皇帝。
康熙小皇帝聽說胡安戰死了,立刻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主張招安,有的主張圍剿,康熙皇帝一時間難以定奪。
索額圖建議道:“皇上,胡安生前雖然是剿亂統領,但是真正帶兵剿殺亂黨的其實是副統領李祺,此人足智多謀,很會用兵,每戰必勝,自從做了九門提督,此人雖然還兼任剿亂副統領之職,但是並未真正參與作戰,我覺得剿亂大任非他莫屬。”
康熙覺得索額圖說的話非常有道理,於是下旨任命李祺為剿亂統領,黃大興為副統領,九門提督一職交由他人暫代,命他們從京城禁衛軍中抽調精銳部隊五千人,加上李祺原部下五千人,組建新的剿亂部隊,抓緊訓練,剋日出發,剿滅亂黨。
李祺接到聖旨不敢怠慢,連忙召集手下人開會,商議如何破解明義社和順義社的聯合。
黃大興因為臨危逃命,回來後遭到大家白眼,李祺也因為他不顧主將胡安生死而自行逃命深表不滿,正打算撤職查辦他呢,沒想到,皇上聖旨卻讓他當剿亂副統領,知道黃大興一定是使用了不少的金銀,否則不會有人建議讓他當這個副統領,既然皇上有旨自己也不好將他怎樣。
黃大興也知道大家對他臨陣脫逃心懷鄙視,於是主動請纓爭當先鋒。
李祺說道:“黃大人不必心急,亂黨新勝,士氣正旺,此時出兵不利於我軍勝利,你且組織操練兵馬,何時進兵我自有主張。”
康熙皇帝召見李祺,詢問新軍訓練情況,李祺如實回奏。
康熙說道:“如今兩股亂黨合在一處,勢力龐大,李統領可有勝算?”
李祺笑道:“皇上,上將伐謀,我只需略施小計,便足矣讓明義社和順義社的亂黨再次分裂,到那時,我們再出兵圍剿必獲全勝。”
康熙皇帝說道:“李統領如何用計?”
李祺微微一笑回道:“皇上,此計甚密,不便透露。”
康熙也是熟讀兵書之人,知道用兵之道,當以機密為要,因此也不再多問。於是岔開話題說道:“李統領就要帶兵出征了,九門提督一職打算薦舉何人代為掌管?李統領可有妥帖的人選?”
李祺想了想說道:“皇上,我正要稟報此事,李祺也是凡人並無分身之術,一人難以身兼兩職,李祺心中確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康熙小皇帝說道:“李大人說來聽聽。”
李祺說道:“臣舉薦統領府總管,聖上新封的龍禁尉柳彥奇擔任九門提督一職。”
康熙皇帝想了想說道:“柳彥奇武藝高強,又在李統領門下磨練過,應該是不二人選,只是,他此時不在京城……”
李祺有意舉薦柳彥奇,就是想他能夠早日步入仕途,從而體驗到當官的好處,儘快從骨子裡脫離順義社,這樣自己就可以很快公開自己的身份,和他走在一起了。
李祺見康熙因柳彥奇不在京城而要將九門提督一職交給別人,心中很是著急,忙說道:“既然皇上也覺得柳彥奇是不二人選,就當將此重任交給柳彥奇,柳彥奇雖然現在不在京城,不出月餘,也該回來了,皇上若真心將此重任交給他,李祺願意再兼管數日,等到柳彥奇回京,李祺便全權交給他如何?”
康熙是個聰明人,知道李祺極力薦舉柳彥奇必有他的用意。康熙當然不知道李祺心中的真正用意,他以為李祺極力薦舉柳彥奇,無非就是想安排自己的心腹,用以擴大自己的實力,便於以後結黨營私,康熙對於官員舉薦唯親,舉薦唯親信之事非常反感,如此養成氣候,日後朝廷便很難駕馭了,因此心中不悅,康熙雖然心中不悅,但是現在李祺擔負剿亂重任,自己也不好表露出來,只好說道:“既然李統領極力推薦,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了,等柳彥奇回京再說,九門提督的事李統領繼續暫代。”
李祺心中高興,叩首謝恩。
喬雨生雖然也逃了出來,但是一個人力戰四大護法,也是受傷不輕,經過數日調養身體已經恢復了大半。
喬雨生要求隨軍出征,李祺因師父重傷還沒有完全康復,恐怕師父有什麼閃失,便讓他留在了統領府繼續養傷。
李祺這邊操練兵馬準備出征暫且不提,再說明義社和順義社的義軍。
圍攻胡安大獲全勝,義軍將士士氣高漲,大家強烈要求借此機會舉旗起義,公開招募兵馬,然後攻城掠地,揮師京城,活捉康熙。
一說共舉義旗,兩社發生了分歧,明義社要求舉大明旗幟,順義社則要求舉大順旗幟。明義社的人說道:“你們順義社有什麼資格舉旗,在我們大明朝的眼裡,你們就是叛亂的賊黨。”
順義社的人哪裡肯依,說道:“你們大明朝早就覆滅了,別忘了,是我們大順天子攻下的京城。你們不過是亡國之奴,你們有什麼資格舉義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