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鷹在野。 山河,黃金,算計。(第1/3頁)
章節報錯
正武正武,真武真武。
得位之正,以武立國。
自大炎王朝把僅有十二歲的太子推上皇位,溫太后垂簾聽政,外戚把持朝綱,小皇帝又少不經事無法震懾群臣,如同一牽線木偶,左右搖擺,形同虛設,故而皇權旁落,溫太后又聽信讒言,妄想以女子之身榮登大寶,也就註定了它的覆滅已不可逆轉。
大炎啟元三年,溫太后行天子令,舉數百萬民之力,耗光國庫千萬財,建天啟城,開始了她走向龍椅的第一步,天下各州為諂媚討好,處處搜刮民脂民膏,上行下效,弄得百姓民不聊生,怨聲四起。
啟元五年,舉一國而建一城的天啟落成,成為了天下第一大城,滿朝文武聲色犬馬,醉生夢死,溫太后做著千秋萬代的美夢,渤州(後潼淵)將軍蕭啟以清君側匡扶大炎正統皇室之名,高舉義旗,於亂中起兵,天下各地紛紛響應,亂世出猛將,時勢造英雄,時值及冠之年的申屠信芳橫空出世,以無敵之姿一路勢如破竹攻破大小城關百餘座,劍指龍闕(後鹿門),問鼎中原,渤州將軍北上直逼京城(天啟)。
滿堂譁然!
四處漏風的大炎王朝已是日薄西山、大廈將傾。
啟元六年冬,渤州將軍蕭啟尚與京師守軍僵持不下之際,申屠信芳領劣於龍闕守軍十倍的兵力先行攻克這座天下第一雄關,從來只有以十倍的兵力去攻,以一倍而守之,他卻反其道而行,不僅攻且破,沒人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因為龍闕一戰,最後活下來的只有堪堪十餘人。
龍闕一告破,大炎溫太后的千秋美夢也就隨之破碎,她知道已迴天無力,便領一干外戚奔逃北境,投靠百勾人,百勾擁立其建立一個傀儡政權,為北炎國,妄圖東山再起,只留下自己年僅十八年親兒子承受天下萬民的濤濤怒火。
啟元七年春,十九歲的大炎皇帝禪位於渤州將軍蕭啟,大炎結束了它長達一百餘年的統治,就此國滅。
同年,蕭啟稱帝,改國號正武,改元隆平嘉定,史稱蕭武帝,定都天啟,因避蕭啟名諱,改為天元,而後又更名天都——天子之都,因這座耗費千萬財,埋骨百萬具,流盡百姓血的天下第一大城晝夜燈火通明,行人絡繹不絕,又名“不夜天城”。
自此天下大定,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山河自古無定據,一朝天子一朝臣。
隆平嘉定元年,分封功臣,天下十六州變為十四州,盡改其名。
正武以武立國,卻不設一品武職。
蕭策(蕭武帝之親弟)封王就藩於東南三州(潼淵,築霜、玉浮),為武平王。
溫景仁(大炎末代皇帝)就藩於君望一州,為承平王,做起了太平王爺。
裴青封為鎮國大將軍,正二品,領十萬兵,鎮守北境(清檯、鳳吟、遙荒)。
左桓封為輔國大將軍,從二品,領十萬兵,鎮守西北門戶(順陵、神水)。
而橫空出世且為正武王朝立下赫赫戰功的申屠信芳則被封為正威衛大將軍,正三品,鎮守西南(鹿門),兼領刺史一職,兵自行招募,賜名為正玄龍衛。
追隨申屠信芳出生入死的麾下諸將深感人走茶涼,兔死狗烹,紛紛謝絕分封。
從此麾下諸將不為天子守國門,只為萬民保太平,只遵一人令。
申屠信芳坦然接受這一結果,回到鹿門,到如今已默默鎮守邊境二十餘載,從無怨言。這也成為了江湖朝堂上一樁與鹿門一役津津樂道的傳聞…
有人說他痴,有人言他傻,有人笑他愚,有人嘲他笨……
百人口中百般人。
申屠信芳只以兩言作答:
何人笑我,我笑何人,且就人情冷暖作美酒,一醉方休…
何人笑我,我笑何人,且以山河萬里為作劍,一枕長歌…
少時曾許凌雲志,當為世間第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