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現實。

他們跟大晉不合作,已經算頗有骨氣了。

對於那些有本事,不迂腐的文人,楊辰集團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

無論是寇確身邊,還是秦麗婉的後勤,兵工系統,都極度缺人。

量才為用,儘量安排就是了。

九月份,在進攻太原之前。

楊辰就在承天軍寨搞了個政務培訓班。

宋新辰的太監隊伍中,不缺精通官場政務的幹才。

他們受身份所限,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放出去當地方官的。

但不妨礙把他們的一生所學教授他人。

第一批受訓的,就是軍中的傷殘官兵。

時間緊迫,他們也只是經過了一個月的短訓。

這些官兵再就業,不過是村長、鎮長,最高不過縣尉,捕頭。

楊辰對他們的要求不高。

但對於各地的縣令,縣丞、知府等文官,楊辰的要求就不同了。

寇確的推薦,只是解決有無問題,屬於臨時編制。

這些人要想長久勝任,還得再教育。

如今,閆敬這些大儒和前大周舊官自己送上門來。

其能放過?

“老寇啊,當官是門很高深的學問。”

“你,還有閆老,陳老等在座的前輩,應該深有體會。”

“自大齊開始,延續千年的科舉取士,其實大有弊端。”

“進士及第,就可以從知縣做起。”

“實際上,能勝任職務的十個人裡,能有三四個,就是朝廷之福啦!”

寇確本就不是一個古板守舊之人。

他撫摸著稀疏的花白鬍子。

“太子……阿不,長史大人,這是沒辦法的。”

“學問高,就未必做得好官,咱們都知道。”

“很多知府,知縣,幹實務還不如舉人、秀才出身的幕僚呢!”

“可那又如何?大浪淘沙,慢慢選拔就是了。”

“上千年來,官場不都這麼辦的?”

閆敬老花眼很嚴重,好在鳳凰軍城做了一批玻璃眼鏡。

這批老頭根據情況不同,倒是人人都帶上了,給人一屋子老學究的感覺。

他推推鐵皮鏡框,樂呵呵地笑道。

“長史大人既然這麼說,難道,還有更好的解決之法?”

楊辰指指一幫人笑道。

“當然有了。”

“你們年紀大了,都不打算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