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情報機構(第3/3頁)
章節報錯
“人才是一個國家的主體,國家因人兒存在……
“國家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人為了更好的活下去,把一部分權力交給國家,希望國家能帶領大家活的更好……”
“一旦國家做的不好,讓大多數人都活不下去的時候,民就會起義會收回屬於他們的權力,然後把權力賦予新的國家……”
“權力和義務應當是對等的,享受多大的權力就要盡多大的義務……一旦權力和義務的平衡關係被打破,這個國家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中國最講究尊古,喜歡在古之先賢的思想裡找尋答桉,這裡陳景恪也借用了孟子的話。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祖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孟子不但是民貴君輕思想的提出者,還是標準的實用主義者。
得民心的人才能當君主,君主不合格就造反換掉他。乾旱的時候祭拜神靈,還不下雨就搗毀祭祀換個神拜。
所以孟子的思想一直都不被統治階級喜歡,但再不喜歡大家也都承認他的江湖地位。
而這種思想恰好能用來為他上面的解答做背書:你看,上面那些話不是我亂說的,是孟子說的。
我們不過是在孟子的基礎上進行了一點點修改而已。
當然了,陳景恪也並不是全部都頭鐵,該妥協的地方他也根據當前的情況進行了修改。
比如皇權,是最不能觸及的禁臠。
即便他身份特殊,要是敢對皇權發起挑戰,下場也只有一個,死。
所以在他的解答裡,也承認了‘天授君權’的說法。
甚至還引用了道德經裡的話: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人行人道,都想讓自己變的更加富有,這本身沒有錯。
但慾壑難填,吃飽穿暖之後還想穿金戴銀吃山珍海味,想娶三妻四妾,想家產億萬,想奴役他人。
然後就是財富兼併,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窮人被剝削越來越窮。
當窮人實在活不下去的時候就會造反,把富人全部殺死搶奪他們的財富。
然後一切歸於混沌,開始新一輪的輪迴。
如果不想迎來大破滅,就需要一個人來行使天的權力,抑制財富兼併,給百姓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讓他們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種情況下,大破滅就可以無限期推遲。
誰來扮演天的角色,行使天的責任呢?
皇帝。
只有掌握天下大權的皇帝才有這個能力代天行權,而皇帝也必須要想辦法抑制財富兼併,讓百姓活下去。
否則大破滅到來第一個倒下的就是皇帝。
如果皇帝沒有了,天的權力會落在誰的手裡?
普通百姓嗎?不,只會落在富人手裡。可富人會傷害自己保護百姓的權益嗎?
不會,他們行的是人道,只會加大力度剝削百姓。
百姓如果不想被剝削,不想被餓死,就必須要支援皇帝抑制財富兼併。富人如果不想迎來大破滅,也必須支援皇帝。
大唐推行的所有政策,學政體系、科舉體系、醫療體系等等。
都是損有餘而補不足,是在代天行權。
果不其然,聽到這裡李承乾凝重的臉色終於緩和下來。
陳景恪也一直在觀察他的表情,見此也鬆了口氣。
連他這個皇太子都能接受,看來這些改動是成功了。
至於別的更激進的思想,還是算了,眼下這些已經足夠了,再說就過頭了。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