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提前讓李承乾瞭解一下理科,瞭解一下工業是怎麼回事兒,就非常有必要了。

想到這裡,他終於點頭道:“好,就讓他跟著你一起去了解一下也好,以免日後什麼都不知道壞了大事。”

李承乾也長長的出了口氣,天天批奏摺太累了,終於能暫時擺脫了。

兩人約好明天一起去工廠區,陳景恪就告退離開。

照例去後宮看了一下李明達,陪她玩了一會兒。

……

第二天,他在芳林門等到李承乾,兩人在護衛的保護下,騎著馬緩慢而行。

“鐵路就準備修在這裡,從書院直達延平門,一路全是直線,能節省許多成本。”

李承乾點點頭,道:“遇到河流怎麼辦?”

陳景恪說道:“遇山開山,逢河搭橋。我們已經找了工部的人,請他們來修建所有的橋樑。”

正說話間,就遇到一條河,恰好有一群工匠正在忙碌,他們就走過來檢視。

工部的一名官吏認出了兩人的身份,連忙過來拜見,並帶他們參觀。

這裡說是一條河,其實就是一條不大的溝渠,橋比較好修。

陳景恪說道:“這是鐵路橋,對質量的要求遠超一般的橋樑,所以修起來還是比較麻煩的。”

那名工部官吏也附和的道:“陳真人提出的要求確實遠超一般橋樑,我們這邊也是商量了許久,拿出了好幾套辦法,才符合要求。”

李承乾頷首道:“火車非常重,橋是要修的牢固一些。你們且不可偷工減料,一定要把橋造好。”

那官吏連忙道:“喏。”

之後兩人就離開,加快速度很快到達了書院。

這還是李承乾第一次來書院,對這裡的規模很是震驚,轉了一圈說道:“就是人太少了。”

陳景恪笑道:“優秀的學子沒那麼好招,今年我們計劃招收三百人,到現在才來了不到五十。”

李承乾自然也知道原因,說道:“格物學是一門新興學問,不被重視也屬正常。不過鐵路修好之後,應該會有所改觀。”

陳景恪頷首道:“這也是我力主修建鐵路的原因,不過我們倒也不著急擴招。先生數量不夠,招太多人也教不過來。”

“就這樣慢慢發展,五年後才是格物真正大興的時候。”

李承乾笑道:“你有計劃就好。”

兩人邊說邊走,不會兒就到了暖氣過濾房這裡。

李承乾說道:“鍋爐暖氣是個天才般的創意,比火爐好用還安全。今年夏天大明宮啟用,大興宮這邊也會改裝暖氣,以後冬天日子就好過了。”

大明宮那裡安裝的就是集中供暖系統,差不多已經完工,但入住要等到四五月份了。

恰好是天氣開始轉熱的時候,李世民他們終於不用忍受悶熱的環境了。

而且剛好可以趁著這個時間改造大興宮,給它也加裝暖氣,方便冬天使用。

陳景恪笑道:“這不過是為了舒適才弄出來的罷了,真正重要的是各種機械。沒有這些機械,再好的創意也沒有用。”

李承乾深以為然,道:“你發明的那些機械,確實很有用,這幾年大唐變的我都快不認識了。”

陳景恪笑道:“這才只是開始,以後變化會更快。你一定要多關注才行,否則用不了多久大唐會變得你自己都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