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笑了,道:“要不是賓王提醒我差點把這事兒給忘了。”

“以景恪的功勞早就該封賞了,之前我認為他年齡太小不適合,就壓了下來。”

“現在他年齡也漸漸長大,是時候封賞了。”

其他人還沒來得及表態,陳景恪反而提前站出來道:

“爵位是朝廷能封賞的最好獎品,要謹慎予人才行。”

“就算我的功績足夠了,也必須找個合適的機會合適的理由進行封賞。”

“現在的榮耀應該屬於探險隊的全體成員,他們才是這次的主角。”

“所以我以為不應當選在此時,否則就是對探索商洲的勇者們的不敬。”

見此其他人無不頷首道:“陳真人高風亮節讓人敬佩。”

見他自己都推辭了,李世民也不好再堅持,但對他謙虛的態度非常滿意。

於是說道:“好,就以你之言,待尋找一良機在為你進行封賞。”

“謝聖人。”陳景恪鬆了口氣。

他確實不想搶這群勇士的風頭,這是對他們最大的不公。

……

一個不知道從哪傳出的訊息很快就傳遍了長安城:棣州海軍一支艦隊在海外發現了良種,畝產可達五石以上。

畝產五石的良種?

大多數人都不相信,這太扯澹了。

紫霄觀陳真人提供的大米良種產量夠高的了,可也就兩三石的樣子,這直接就翻了一倍,太誇張了。

可這個一看就不靠譜的訊息卻越傳越廣,越傳越像是真的。

連具體的形狀都傳出來了,還說正在運往長安的路上,不日即可抵達。

百姓們也變得將信將疑起來,萬一呢,萬一是真的呢。

那可是畝產五石的良種啊,能讓大唐的糧食產量翻一翻。

這是什麼概念,大家都懂的。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傳播這個訊息,隨便找到地方都能聽到關於良種的討論。

還有人忍不住去城外碼頭蹲守,等待著那支傳說中的艦隊。

朝廷最先做出反應的是御史臺,他們上奏李世民,申請徹查此事,看是有人惡意造謠還是別的什麼。

然而,讓所有人都沒行到的是,李世民直接說此事不用再查,他已經知曉。

良種是真的,就在來京的路上。

這下整個朝堂都轟動了。

有人懷疑,有人將信將疑。

有人乾脆直接說棣州水師欺君什麼的,天下怎麼可能有畝產五石的良種。

李世民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說,是真是假過兩天自然就知道了,沒必要這麼早就下結論。

這句話算是暫時把爭議給壓了下去,但不少人已經做好了準備。

等那支所謂的艦隊來到長安城,他們馬上就把對方彈劾到死。

而朝堂上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長安城也瞬間就炸了鍋。

百姓們更加淳樸,大多都願意相信有良種,連聖人都開口說了還能有假。

有少數懷疑的,也是嘴上說著不可信,實則心中也殷切希望是真的。

懷疑的、不信的,反而是讀書人佔大多數。

這也證明了越是懂的多的人,就越不願意相信超出常識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