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也說話算話,把家中珍藏的書籍和自己的心得全部送給了文字研究院。

陳景恪馬上就組織人手進行謄抄校對,下一步就是製作雕版大規模印刷。

謄抄結束後他準備把原本還給歐陽詢,卻被告知不用了,都送給書院了。

他就覺得這事情有些異常,這些東西可是一個家族的底蘊,怎麼說不要就不要了?

讓人去打聽得到了一個很讓人無奈的答案。

後繼無人。

歐陽詢有四個兒子,三個年紀大的資質平庸,甚至可以說有點不肖。

他還活著都有人敢打這批書的主意想拿去賣錢,等他死了會發生什麼可想而知。

唯一有天賦的歐陽通年紀太小還是續絃所生,無力和三個兄長爭奪家產,想守也守不住。

把藏書捐給文字研究院,一來可以保護這些書,二來給歐陽通積累一點人情資本。

這還不算完,把書捐掉之後他又把四個兒子叫到一起給他們分家,並邀請了交好的名宿做見證。

所有家產都給了三個年紀大的兒子,給幼子歐陽通就留了一所小院和一間長安城內偏遠角落的鋪面。

並且強調從此兄弟四人各走一邊永不相干。

四個兒子還沒說什麼,交好的朋友先大驚失色先勸了起來。

你這個做父親的不教導他們兄友弟恭就算了,怎麼還主動讓他們斷絕往來呢?以後讓他們兄弟如何相處啊。

可是歐陽詢鐵了心要這麼做,誰勸都沒用,最終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三個兄長高高興興的把家產瓜分了,各自過起了夢寐以求的日子。

歐陽通帶著母親徐氏搬到了小院裡居住,那間鋪面也由徐氏親自經營,賣點針頭線腦給人縫縫補補,日子緊巴巴的也算過得去。

歐陽詢自己也不愁沒人養,他還是朝廷男爵退休的太子率更令,只要他活著就是一寶,三個兒子都搶著要養活他。

只是根據風俗他還是住在了長子家中,由長子養老送終。

得知了事情的經過陳景恪感慨萬千,這就是人間真實啊。

歐陽詢也真夠果決的。

不過想想他的經歷就知道,這才是正常的。

他父親因皇帝猜忌造反,兵敗被殺,全族被誅滅。

當時他才十三歲,孤身一人藏匿起來,躲過滅族之禍僅以身免。

之後又靠著能力一步步爬到今天這個位置。

期間統兵打過仗,又當過文臣為天子牧民,是個文武全才之人。

別看年齡大了腦子卻一點都不糊塗,關鍵時刻能下得了決心做出取捨。

歐陽通看似在分家的時候吃了大虧,卻也跳出了家族的枷鎖從此海闊憑魚躍。

程懷亮對歐陽通也很是滿意,就提議道:“要不直接把他母子接過來吧,咱們書院還能缺了他一份薪酬?”

“如此他母親就可以免去辛勞,他也可以安心讀書做學問。”

陳景恪搖頭道:“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這是對他的一種磨礪和鍛鍊,今日的清貧將來會變成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