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聖人一再警告夷男可汗不要惹起事端,可翅膀硬起來的他根本就不停勸告。”

“所以這一仗十有八九會打,而且也就在今明兩年,大機率是今年。”

華武疑惑的問道:“為什麼是今年?”

敬恆言說道:“因為再過兩年東突厥就在漠南站穩腳跟了,到那個時候再打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夷男可汗是個聰明人,自然不會等到那一天,必然會提前動手。”

眾人恍然大悟:“還是校尉看的透徹。”

“那是,以咱們校尉的水平,當個將軍都綽綽有餘。”

雖然明知道這些人是在給自己灌迷魂湯,讓自己多說幾句,可敬恆言還是有些得意的。

跟著陳景恪之後正式學到了高深的兵法,後來又跟著王方翼和李孝逸學習,他的能力確實提了上來。

且在之前的駐地也立下了不少軍功,如果他願意,去別的部隊至少一個折衝都尉。

可是他知道,立功確實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可想晉升的快,你立下的功勳必須要被上面的人看到才行。

還有哪支軍隊比千騎更引人注目的嗎?連皇帝都親自關注。

在這裡立下一分軍功,能當十分使用,他又不傻怎麼可能會離開。

別說區區折衝都尉,給個遊擊將軍他都不走。

他可是個有遠大抱負的人,元從禁軍因為出身低微能力有限,始終沒能出現什麼頭面人物。

敬君弘和呂世衡兩人在玄武門之變中確實大放異彩,可倆人都不幸戰死。

沒有頭面人物幫忙說話,就無法保證自己的利益。

這就是為什麼元從禁軍空有三萬人,還把守玄武門要地,卻遠不如其他軍隊那麼有名的原因。

說白了,你沒有大老在前面帶著,啥都不是。

敬恆言的理想就是,他要當那個頭面人物,要帶領元從禁軍崛起。

那麼千騎就是最適合他待的地方,既能學到真本領,又能結交一群未來的大老,還能立功。

另一邊也在發生著類似的對話。

盛厲衛對手下說道:“……現在大唐的敵人越來越少,打打仗的機會不多了。”

“和薛延陀這一戰我們不能錯過,否者這輩子都會後悔的。”

“可是盯著這個軍功的人多了去了了,真到了動手的時候說不定就輪不到我們了。”

“所以兩位都尉才會不停的上書,請求調到定襄城這裡來駐防。”

“如此一來,不論那位大將軍過來打這一仗,都不可能不用我們。”

眾人紛紛點頭:“兩位都尉高瞻遠矚啊。”

“何止啊,咱們在長安也是有人的,要不然你以為調動會這麼容易嗎。”

盛厲衛嘴角浮出一絲笑意,確實如此。

軍隊調防是大事,尤其是一個折衝府的騎兵,想要跨越千里換防更是難上加難。

要不是太子和陳真人發力,他們指定趕不上這一仗。

不過這些大傢俬下說說就行了,可不能亂說出來,否則會招致其他軍隊嫉恨的。

組織眾人進一步討論這件事,他才繼續說道:“退一萬步說,就算薛延陀膽小不敢動手,我們也不愁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