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7 嘴炮(第2/3頁)
章節報錯
回到自己的小院,玉珠對他一如既往的熱情,易奴就顯得沉默了許多,低著頭不說話。
陳景恪自然知道是什麼原因,抓住她的手說道:“放心,一個一個來,早晚讓你如願以償。”
易奴懷疑的道:“真的?”
陳景恪拍胸脯道:“以後我每天晚上都回來住,就不信你懷不上……不過先容我休息幾天。”
……
第二天法琳如約而至,陳景恪出面迎接,並歉意的道:“師父恰好閉關編撰醫書不見外客,怠慢之處請大師海涵。”
法琳早就料到了這一點,且孫思邈避而不見恰好印證了他的猜測,這次攻擊佛教的行動是眼前這位年輕的真人發起的。
“阿彌陀佛,是我來的冒昧。孫真人醫術通神活人無數,這次醫書寫成必將惠及萬民,豈能因貧僧中斷。”
兩人客套了幾句,陳景恪就把他迎入偏殿會客廳分主賓坐好。
法琳也沒有東拉西扯,直入主題道:“佛道並存數百年,雖有紛爭然大體尚算和睦,真人此舉恐會打破平衡釀成不可測的後果啊。”
見他這麼直接,陳景恪也沒有說什麼客套話,道:“佛教要麼徹底融入中土,要麼被剝離捨棄。二者選其一,大師希望見到哪種局面?”
“阿彌陀佛。”法琳沒想到他竟會如此直接,宣了一聲佛號道:“真人何必如此咄咄逼人?我佛自入中土以來教化眾生,不敢言有功,亦有苦勞矣。”
陳景恪說道:“所以我們才選擇了老子化胡為佛,而不是強調你們番邦異教的身份。只要你們肯接受老子化胡,紛爭自平。”
法琳也被他的強勢給氣到了,回擊道:“此等荒謬之論豈能騙過有識之士?強行推廣化胡為佛,恐怕最後只會成為笑柄。”
陳景恪輕輕一笑,問道:“大師知道天竺在哪嗎?知道你們所言的佛國在哪裡嗎?知道現在佛國是一副什麼模樣嗎?”
法琳一時語塞,過了一會兒才說道:“我不曾去過佛國,故無法告訴真人那裡是何等光景,想來當是一片極樂世界。”
然後又反問道:“難道真人知道佛國是何模樣?”
哪知道陳景恪竟然點頭道:“知道,你們佛祖的家鄉早在千年前就已經被敵人攻破化為廢墟,所謂的佛國早就已經不存在了。”
法琳不敢置信的道:“怎麼可能……你是如何知道的?”
陳景恪並沒有解釋,而是道:“雖然你是虔誠的佛教徒,只怕對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也一無所知吧?”
“阿彌陀佛。”法琳再次宣了一聲佛號,道:“請真人解惑。”
陳景恪就把自己知道的關於釋迦牟尼的事蹟講了一遍:生在強敵環伺的小國,雖為王子然能力有限……
且對當地嚴苛的階級制度極為不滿,學有所成之後就創立了佛教,提倡眾生平等。
雖然佛教一度昌盛,然而並沒有真的改變自己國家的命運,依然被強鄰所滅整個國家化為廢墟。
“佛教在天竺當地的影響力也有限,那裡的人更相信古老的天竺教,信仰梵天溼婆……所以現在佛教的真傳在大唐而不是天竺。”
以法琳的心性修為一時間也怔住了,他怎麼都沒想到佛祖的人生是如此的坎坷,佛國竟也已經不存在。
不過很快他就恢復過來,道:“阿彌陀佛,佛國自在心中,只要佛意在佛國猶在。”
“我不知你所言之真假,然你所言裡的佛祖更激發了貧僧對我佛的敬意。在如此兇險境地,竟也能創下無邊佛法。”
陳景恪鄭重的說道:“我對佛祖也甚是敬佩,佛教確實有許多優秀之處值得我們學習。”
法琳不解的道:“那真人為何還要如此呢?”
陳景恪說道:“立場不同,身為華夏後裔,我要保證華夏文化的純粹性。”
“外來的優秀文化和思想我們要吸收,但前提是這些外來思想必須要融入華夏,成為華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