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本質?

前者他們知道,後者還是第一次聽說,自然大感新奇。

潘師正迫不及待的開口道:“何為宗教本質?請賢侄細說。”

陳景恪並未直接回答,而是問道:“諸位不妨站在百姓的角度來考慮一下,他們信教是為了什麼?”

潘師正等人是長輩,自然不方便和學生一樣回答他的問題,這時候帶徒弟過來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司勻承在得到允許之後回道:“我接觸過眾多信徒,他們信教的目的不外乎兩個,一為消災解難,一為求來生。”

尹文操補充道:“亦有求仙問道,求心靈安寧者。”

其他人點頭表示認同,通道不就是為了這些嗎,甚至他們這些道士創辦道教不也是為了這些嗎。

陳景恪說道:“諸位說的很全面,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宗教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精神寄託和終極關懷。”

眾人眉頭皺起,這些字他都懂,可組合在一起卻一點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陳景恪知道對他們來說這些話太超前了,主要是很多詞語和概念都是後來才出現的,他們聽的一知半解很正常。

所以就用他們能聽懂的語言解釋道:“人有七情六慾……人生事不如意常八九……故人生多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苦楚。”

“最無奈的是大多數人的苦楚終生無法解決……這個時候就需要某樣東西能給他們一個希望……這就是所謂的精神寄託和終極關懷。”

眾人皆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過了許久潘師正才欣喜若狂的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賢侄一言點醒我矣。”

其他人雖然沒有說什麼,但顯然也都有同樣的感受。

陳景恪卻反問道:“哦,那我斗膽問一句,個人為什麼需要宗教,國家又為什麼需要宗教?”

這……眾人有些無語了,現在是讓你講好不好,你總問我們幹啥?真把我們當你的學生了?

孫思邈瞪了他一眼,道:“在長輩面前不要沒大沒小的,有什麼話就說。”

陳景恪知道自己犯了好為人師的毛病,尷尬的摸了摸鼻子,道:

“對個人來說,他們想要透過宗教消滅苦惱不安,獲得希望與安心。”

“對於國家和朝廷來說,他們希望宗教有助於匡正世道人心,確立倫理道德。”

“只有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的革新才能成功,才能徹底扭轉面對佛教不利的局勢。”

李淳風終於開口,道:“小道友一言道盡了根本,這確實是朝廷對宗教的要求。”

他是太史局正兒八經的二號人物,經常陪王伴駕,說出這話可信度很高。

之前大家只知道紫霄觀要革新,具體如何個改法瞭解並不是很清楚。

《道門圖錄真經》只是一本介紹新版仙神體系的工具書,並不涉及根本思想和制度方面的內容。

所以心中難免會有些擔憂,萬一改的不好怎麼辦?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聽完陳景恪這一番分析,他們心中頓時透徹起來,無數種想法冒出,對紫霄觀的革新也有了信心。

田仕文急切道:“不知紫霄觀欲如何革新,小友莫要吊人胃口,快快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