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偉人的思想是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在聽完陳景恪的這一番闡述眾人心中的大石頭徹底落地。

甚至可以說,紫霄觀提出的這幾條原則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好,道門完全可以把它作為以後相處的基本規則。

同時對陳景恪他們也不禁刮目相看。

之前就聽說過孫思邈的弟子不一般,但聽說畢竟只是聽說,親眼見到才知道傳言不虛。

潘師正和李淳風儘管早就知道他是天才,可還是忍不住感到驚訝。

田仕文在讚賞之餘也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子,雖然這個徒弟是皇后硬塞過來的,可確實是一位天才還孝順有禮,他非常滿意。

成玄英再次讚道:“名師高徒,孫真人有如此佳徒真是羨煞旁人也。”

他是態度轉變最大的人,比起道士,他更像是一位道學家。對道門的仙神符籙體系並不怎麼關注,更多的是在研究道家思想。

事實上前世史書給他的標籤也是道家學者、道家理論家,道士的身份反倒沒怎麼提。

因此他對佛教沒有什麼敵意,反而主動學習吸收佛家的精髓,融入道家思想中去,開創了重玄派。

對於紫霄觀的革新他持無所謂態度,對西遊記是發自內心的不喜歡,只是迫於身份不得不來。

本來他以為紫霄觀在思想上應該是極端激進派,可是聽完這幾條原則態度大為改觀,對方非但不極端反而非常具有包容性。

不具有包容性的人,是絕無可能提出這些原則的。

他唯一有些想不通的就是,胸懷如此寬闊的人,為何要寫出西遊記針對佛教呢。

說到西遊記,最感興趣的還是田仕文。在聽過那幾條原則確定要合作之後,他主動把話題轉移到了西遊記上面:

“西遊記上的署名為陳景恪小道友,我想知道是真如此,還是孫真人假借小道友之名所著?”

西遊記太敏感了,孫思邈假弟子之名發表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他才有此一問。

孫思邈正色道:“此書確為小徒所著,我也只是在成書之後幫他核對過,除此之外再未插手。”

潘師正亦道:“我可以做作證,此書確為陳師侄所著。我曾經也和你有同樣的疑問,因《太上感應篇》的緣故,我的疑問比諸位更多。”

“所以在紫霄觀借住這許多天我數次與他論道,獲益良多,也確定西遊記為其所著。”

李淳風也適時出聲道:“我與三清觀的相學真、空正平二位真人相熟,從他們那裡得知西遊記確為陳道友親筆所書。”

“書中許多涉及到佛道的地方,他還向二人請教過,還和他們探討過部分故事,此事應做不得假。”

孫思邈自己否認,又有兩個人作證,加上陳景恪剛才的表現,眾人再無懷疑。

什麼,你說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寫出西遊記不符合邏輯?

確實不符合邏輯,可問題是在座的幾個人倒是有一半不符合邏輯的。

孫思邈、田仕文、成玄英、李淳風都是天才般的人物,幾歲就通讀數部經典。

尹文操幾歲就通讀《老子》《孝經》,十歲出頭讀《靈寶》《西升》等經領悟道家真諦,十五歲道法穩固。

要不然長孫無垢也不會親自給他頒發度牒,並把他送到宗聖觀給田仕文當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