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這張簡陋的地圖,回想前往西域的道路,李世民的表情更加凝重。

其實吐蕃和河西走廊之間還隔著一個吐谷渾,但事實已經證明吐谷渾抵擋不住吐蕃,隨時都有被吞併的危險。

一旦失去了吐谷渾,河西走廊就會時刻受到吐蕃的威脅,大唐還將失去一處良馬產地。

一想到這種後果, 他怎麼都開心不起來。

之前他還不怎麼把吐蕃的威脅放在眼裡,現在終於正視起這個高原國家。

“你對吐蕃如此瞭解,可有應對之法?”

陳景恪搖搖頭道:“我也只是道聽途說,對吐蕃的具體情況並不瞭解,陛下不妨派人去詳細打探一番。”

“嗯,聽說蘇毗的許多貴族並不願意接受吐蕃的統治, 象雄王也矢志復仇,或許陛下可以在這裡想想辦法。”

“還有就是吐谷渾, 慕容諾曷缽幼年繼位致大權旁落, 現在他年歲漸長必然想奪回權力。陛下不妨助他一臂之力,把他收歸我用抵禦吐蕃。”

“他們也生活在高原之上,能直接出兵進入高原作戰,對我大唐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

“最好派出軍隊駐紮在吐谷渾,慢慢適應高原環境。甚至可以遷徙一部分漢人去那裡居住,到時候可以直接在當地徵兵。”

李世民意有所指的道:“這些辦法是你自己所想嗎?”

陳景恪搖頭道:“不是,別人討論出來的,我恰好旁聽。”

確實如此,前世在網上和一群歷史愛好者聊天的時候聽人家說的。

不外乎就是扶持吐谷渾和象雄,離間吐蕃和蘇毗貴族的關係, 以此做為牽制。

然後派人上高原適應當地環境, 一旦培養出一批不懼高原環境的將士,就可以掌握主動權。

在配合上各種圍堵,不出十年就算不能滅吐蕃,也能把它拖垮。

這個計策並不算多高明, 但勝在穩紮穩打可操作性強, 反而是最合適的。

李世民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 越是如此,他對陳景恪背後的勢力就越是忌憚。

對世界局勢如此瞭解,甚至連還未崛起的危險都瞭如指掌,並想到了可行性的辦法。

這個勢力有多強他不知道,但收集資訊的能力必然非常恐怖,而很多時候情報能左右局勢的發展。

就像是高原的情況,如果大唐事先不知道,等吐蕃完成統一再知道一切都晚了。

可以說在這一刻,在他心裡陳景恪背後的勢力的危險性比吐蕃還要大。

但他並未把這種想法表露出來,而是道:“你不是說有兩處強敵即將崛起嗎,一處吐蕃,還有另一處呢?”

陳景恪指著西亞一帶說道:“在這裡,阿拉伯人。”

這個時候沒有大食這個名字,也沒有阿拉伯人這個稱呼。他也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他們,索性就直接使用了阿拉伯人。

反正他是第一個向中原介紹這個族群的人,他說叫什麼名字就叫什麼名字。谷芤

李世民質疑道:“這裡是薩珊王朝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