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9 學貫三教(第2/2頁)
章節報錯
簡單點說就是,用華夏的文化來解讀佛教典籍,和儒道兩家的思想進行互補。
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們應該相容幷蓄吸收佛教思想的優秀之處,而不是一味的拒絕。
這種事情的難度只是想一想都知道有多高,這個老和尚竟然一直在做,且有了重大成果。
陳景恪心中一動,有些想把魔改版西遊記拿出來問問他對‘老子化胡’有什麼看法,不過想了想並沒有真的這麼做。
法琳在怎麼說也是和尚,想讓他同意‘老子化胡’屬實有點為難人了。
然後陳景恪就感到疑惑,為啥這種能人在歷史上名聲不顯呢?
他不知道的是,不是法琳名聲不顯,而是他對佛教了解太少。
原本歷史上法琳就是隋唐時期的高僧,先入佛教,再入道教,後又迴歸佛教,還精研儒家思想,可謂是學貫三教的大德高僧。
他一生都致力於佛教中國化,翻譯並用中國思想解讀了許多佛經,是大乘佛教無法越過的核心人物之一。
嗯,大乘佛教就是佛教中國化之後的產物,甚至可以說大乘佛教就是中國自己的東西。
他還積極參與佛道之辯,為佛教爭取生存空間。
最著名的一次是,李世民為了抬高道教,準備把道士的地位置於所有宗教人士之上。
法琳找到李世民,一番辯論之後成功說服他打消了這個計劃。
陳景恪試圖和他辯法,真有點關公面前舞大刀的意思。
言歸正傳。
孫思邈和法琳兩人越聊越開心,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期間難免談起三問三我,當得知這真是陳景恪自己的感悟時,法琳的驚訝可想而知。
不過他還是有些懷疑,就詢問了陳景恪幾個問題。
這些問題並不複雜也不刁鑽,但每一個都需要一定的閱歷和知識深度才能回答的上來。
陳景恪心中暗道僥倖,還好前世他大學選修過哲學,雖然只是為了混學分,但還是知道一些皮毛的。
穿越後又跟著孫思邈研究道德經,為了寫西遊記還翻看過幾本佛經,重新拾起了一部分。
法琳的這些問題,他大多都可以用前世的哲學知識,摻雜一部分道家思想進行回答,剩下一些不好回答的就直言答不上來。
即便如此也讓法琳震驚的難以自己,他終於確信這些知識不是孫思邈強行灌輸的,而是陳景恪自己想到的。
剛才他和孫思邈交流過,知道對方的大體思想。和陳景恪的回答不能說完全不相同,也只能說幾乎不搭噶。
這個現實簡直讓他不敢相信,這個少年真的有這麼淵博的知識,關鍵是他的思想完全是一條全新的道路啊。
十歲的天才他見得多了,可十歲能走出屬於自己道路的他真第一次見到。
以至於他精神都有些恍惚,接下來的交流中甚至幾次跑神。
孫思邈也同樣被自己的弟子給鎮住了,不過他很快就想到陳景恪的神秘來歷,猜到這可能是在家鄉那邊學到的。
但縱使如此,十歲就能學的這麼深入,也是天才啊。
就在他們暢聊的時候,剛才門口發生的一切已然傳到了各方勢力的耳朵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