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人的生活是風雲凸起,詭異奇幻,而故河口其他人家的生活,確平凡而豐饒!祖母家就是例證。

祖母一個大家分成幾個小家,個個小家都枝葉旺盛,和和氣氣,家裡家外熱鬧非凡。一家人天長日久的勤奮堅持,硬是將個窮家小家過得有些大家族氣息來。主要是其樂融融,幸福甜蜜的滋味生活不過如此。

冬天的麻糖,豆筋,餈粑,夏天的發糕云云,人也格外空閒,日子過得可謂雲淡風輕,而又豐富精彩。就這些在姐們的記憶中亦是美妙,比這更為美妙的是祖母於那年間,帶回了兩個孩子。

女孩叫孟夭,男孩叫孟三路。祖母教姐們稱女的為孟么么,男的為三路叔叔。孟么么七八歲,比小姑小几歲,長方臉,看似膽小如鼠,卻心思縝密,兩隻小眼睛像麻雀的眼睛一樣,生分卻並不安分,軲轆軲轆地望著家裡的每個成員,安靜又似躁動,想留下又伺機著逃走。看什麼,做什麼,說什麼,拘謹得很,猶如驚弓之鳥。其實內心是挺強大主見之人。三路叔叔比較大方,方臉,虎頭虎腦,一腦殼頭髮自然捲,臉上長滿了青春豆。十三四歲,到了青春發育年歲。

這兩兄妹就是前面寫到的祖母擱的孟舅婆的親外孫子。因為孟舅婆的女兒於一次勞作中中暑身亡,女婿也不知因何病起一命嗚呼。他們年事已高,兩個孩子實在沒辦法照看下來,也沒地方去,祖母就將他們帶回了家。

祖母自家的孩子多得都養不過來,又弄回兩個,很不被人理解。鄉親們都說,友打卦在外跑迂破了,天下那等身世淒涼的人多得去,人人個個救,她救得了?雖說是親戚又不沾一點親,不是自找麻煩,可是一輩子的負擔!

祖母卻沒所謂,把孟么么與三路叔叔當了自己的親閨女,親兒子,跟著小姑,四叔同吃同住,稱兄妹道弟,做了養一輩子的打算。

另還有個討米的魯婆婆。下雨天,討米討到祖母家,正是午飯時間,祖母便留魯婆婆在家吃午飯,一頓午飯吃過,就吃成了結拜姐妹。魯婆婆也留在了祖母家,不去討米了。魯婆婆穿著套藏青色綢緞的棉襖棉褲,頭髮梳得油光可鑑,一個碧玉簪子別在光潔的頭髮上,閃閃發光,樣子一點都不似一個討米佬!

祖母本是大家閨秀,眼尖,一下就瞧出魯婆婆的身世並不是平常老百姓,家境定殷實。原來魯婆婆家還真是上好人家,在家鄉開槽坊,豬廠,商鋪店門有好幾家,兒孫滿堂。她是受了兒媳婦的氣,賭氣跑出來討米的。

祖母一往在外雲遊,得知在家千般好,出門難上難的苦楚,就魯婆婆這種情狀,還是不要外面流浪的好,遲早一天家人會找她回去,她且短暫收留幾天。魯婆婆與祖母年齡相當,姐妹相稱,孟么么與小姑也是姐妹相稱,三路叔叔與四叔年齡相當,兄弟相稱。

祖母家一下多了三個人,好不熱鬧。小姑四叔也進入了青春期,整天拿著勒凡的《公開的情書》爭論不休。自從孟么么與魯婆婆來後,小姑可是清閒,都做了一段時間名副其實的千金小姐。

冬天的故河口,溝渠草灘都凍結冰了,牛沒處放。唯田間酥鮮的有些青,那是小麥與豌豆。牛們實在太餓,慌奔亂跑的到田裡去偷吃莊稼。農人一時忙著烤火,一時忙著趕牛,大雪天裡來回反轉的,氣喘吁吁的噴得面前一團白霧。

除此之外,故河口的一切都是寧靜的。屋裡火坑裡火慢慢地燃燒,火架上小孩子烤著臘魚臘肉,烤得外焦裡嫩,冒著清香可口的肉味兒,可謂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婦人們圍著火坑邊納鞋底,哼唱兒曲,一雙好看暖和的新鞋就在手裡做起了,充滿成就感。男人們打著呼嚕,嘴角的口水掉得長長的,臉上似乎掛著笑容,也許正在做一個美夢。雪兒在外輕輕飄落,輕輕似到了一個無比浪漫的雪國老家。故河口遠處近處籠罩著一片白色,漂浮著霧氣,卻並不寒冷。那是小姑的千金歲月,那裡有我快樂的童年。

小姑最喜歡吃火坑砂罐煨的豆食,小小褐色的砂罐裝滿了豆食,放點尖辣椒加生薑,生抽。放在火坑裡裡烤,直烤到砂罐裡的豆食撲撲騰地咕嚕咕嚕響,直烤到一絲豆香從砂罐裡飄出來,沁人心脾。豆食是一種舉世聞名的醃菜,豆子經過煮熟黴過之後,曬乾放進壇裡形成。加點香菜,在火架上一煨,香飄滿屋。

還有銻鍋蒸的米飯,白花花的透著稻穀香。烤火的樹兜大大的,火燃得旺旺的,火架子架在火坑裡,銻鍋放在火架上,大米放在銻鍋裡蒸,從銻鍋裡冒出絲絲熱氣,冒出絲絲草木香氣與飯香氣,特別的好吃,好聞,好饞人。

故河口的每戶農家的屋旁屋簷下,與廁所裡,都有存放的大樹兜,專為冬天下雪烤火用。下雪了,人們整天圍著火坑烤火,燒開水,烤紅薯,烤香腸,烤餈粑,烤飯菜,餓了就烤熟了吃,吃飽了原烤火,看雪。男人們依舊打瞌睡,女人們依舊納鞋底,孩子們依舊烤著臘肉臘魚……營造一幅遺落在時光長河裡絕美的農家恬靜安然的生活圖景,如千古海市蜃樓。

原始溫暖的一切,留存在孩子們長大的心中。

故河口的冬天特別冷,雪特別厚,冰也結得特別厚。小姑常帶著姐們去水浹裡滑冰玩。裹著厚實的頭巾,穿著厚厚的棉襖,迎著北風,將小臉吹得通紅。就小姑的千金歲月,是個平和溫暖的年代,即使大雪也絲毫感覺不到寒冷。下雪天似乎也不大冷,因有大樹兜,有火烤與火鍋吧。

下雪,故河口的各個角落不斷飛翔的野味,隨時可被農人逮住。雖不及故道冰層的水鴨成群,終究還是豐富的。野兔,野豬野狗,斑鳩麻雀,一到冬天,逮捕它們成為孩子們雪天裡最好的運動。也成了孩子們與動物之間的遊戲與搏殺。

黃鼠狼夾,彈簧,劍,弓,等,就產生於這種勞動中,人類起先都是這種遊牧人的遊牧文化,漸漸進化發展到今天的農耕文明。小姑的千金歲月充滿了人類遊牧文化時期的味道,也夾雜著農耕時期的文明。

小姑還喜歡大雪天裡在家推磨。磨豌豆,豆漿,米漿。

腳盆裡泡著豌豆,豆子,大米,泡好了,等到二天裡泡軟了糧食,然後用磨子磨出來。米漿做炸粉子,豌豆漿做豌豆腐,豆瓣醬,豆子做豆食。都是好吃的菜。小姑推磨,姐們就屁顛屁顛地跑去幫。吱嘎吱嘎的磨單子拉著磨盤轉動。小姑與姐們一起推著磨,唱著歌,十分的歡快,一派喜氣:

兒童推磨磨,轉圈追哥哥。姐姐推磨磨,原地踩窩窩。